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均高出規上工業增加值2個百分點左右。
技壓群雄
傳統產業向“新”走
如果說一些企業生來就進入新興產業,那么另一些傳統企業則在鑄造競爭力的同時,進入了門檻較高、競爭度較小的新興產業。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作為溫州經濟的存量和草根經濟的“傳家寶”,傳統產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般的裂變,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那些仍按老套路出牌,缺乏科技支撐的企業正在弱化甚至消亡,重視科技和創新的企業則浴火重生,越走越好。
做低壓電器起家的正泰,已是溫州電氣行業的龍頭老大。30年來,從做低壓元件到高壓開關,再到成套智能電氣設備和重大裝備制造,董事長南存輝向我們描述了正泰一波三折的轉型升級之路。他們用6年時間投資8億元,研制成功國家首臺套LED外延片核心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首臺“中國造”太陽能高端薄膜設備下線,使正泰實現了由低壓元件到高壓開關生產向高端重大裝備制造業轉型。太陽能領域鉆研多年后,如今的正泰已成為全球首家太陽能系統產業鏈提供商。正是多年來在太陽能領域逾百億的投入,使正泰成為清潔能源領域的引領者而不是跟隨者,使其能甩開過去的同行快步前行。
南存輝認為,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一次洗牌的過程,企業將會面臨一次重組的機會,迎接一次新技術的革命,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可再生能源的出現正是人類第三次產業革命的強大基礎。有200多位海歸博士和眾多科研院所的頂級專家做技術支撐,南存輝底氣十足,他說,正泰的好戲還在后頭。
如正泰般實力雄厚的企業以資本和技術殺入新興產業時,一些企業抓住傳統產業正在經歷的轉型,為自己的新產業描繪了新前景。
走進鹿城雙嶼中國鞋城的巨一集團,生產車間里,人工密集制鞋的場景已經不再。巨一已投入重金更新設備,實現機器換人,提高智能化生產水平。像這種傳統企業正進行的機器換人,眼下就成了另一些有技術實力的溫州企業的香饃饃。環球濾清器,是國內濾清器行業最具競爭力的民企,外行想不到的是,其秘密武器是設備。因為環球的設備不是外購而是自己開發的。憑借不斷技改,成為同行中裝備水平最高的企業。如今這家企業還悄悄攻關了工業機器人應用集成系統。接下來,環球就不止是濾清器制造商,而且可能會以設備供應商的名義為更多同行解決難題。回想起來,當初為了提高產品的清潔度指標、改進效率,設備部門總在機器上動腦筋。如今這個部門已培育出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新芽。據稱,該公司不久前召開的機器人應用工程會議上,100多家與會企業都頗有興致,躍躍欲試,更有不少企業已先行參加了環球組織的機器人培訓課程。破土的新芽,正進入迅速生長期。
走進同樣位于機場大道的浙江康爾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我們認識了美籍華人陶烴博士,這位曾擔任美國柯達公司研發科學家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擁有40多項發明專利。正是他的到來,使得做PS板起家的“康爾達”一躍成為擁有核心技術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高科技產品新型板材CTP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中國印刷板材的領軍品牌,可以在市場上跟德國愛克發、美國柯達和日本富士等國際巨頭叫板。
當溫州鞋服等產業向時尚產業進軍時,激光光電產業在這里找到了新生命。據稱2年前,科技部決定將激光光電產業集群建在溫州,目的就是讓溫州傳統的服裝、皮鞋等產業通過嫁接激光光電技術,借梯登高,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溫州市經信委經濟運行綜合處處長楊雄文向我們提供了這樣一份統計材料,今年1至5月,溫州規上企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8.2%,表明溫州一批有一定實力的鞋業、服裝等企業已經聞風而動,雖然步履有些艱難,但是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樂清在做大做強工業電氣產業和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同時,做新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和物聯網三大戰略新興產業,據稱,千億級電氣產業集群打造、擴大有效投資、選商引資和二個“百億項目”開工竣工正是樂清當前的突破口。在政府的鼓勵政策之下,新興產業發展已成為一部分溫州企業的新戰場。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溫州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09.72億元,同比增長6.2%,增幅同比提升1.2個百分點,比全部規上工業總產值高出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3.89%,同比提升0.4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