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8月2日消息(記者初日、實習記者李婕)有媒體報道,北京南鑼鼓巷的租金6年漲了近50倍,記者昨天(1號)采訪發現,租金漲幅盡管沒有這么離譜,但租金上漲導致商戶經營困難卻是實情,而且這種現象在全國的商業街都很普遍。有商戶擔心長此以往會制約商業街的發展,租金上漲和商業繁榮之間如何達到平衡?
隨著南鑼鼓巷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這條胡同里商鋪的租金也是坐地漲價。一位老板說:
老板:店面17、18個平方,五年前房租16萬一年,去年加到50萬了,今年又上漲,每年都在漲,就是一年一簽。
租金過高導致南鑼鼓巷的店鋪頻繁更迭,而堅持下來的,也感覺利潤較低的餐飲生意越來越難做。為了增加利潤,甚至有商家在商品上做文章。
老板:售賣的價格不能漲太多,不在自己的產品上偷工減料,成本根本回不來,而且所有店鋪產品質量一直在下降,后續去的人就覺得沒什么意義。
記者昨天在南鑼鼓巷轉了一圈,街邊林立各種風味的小吃攤點,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卻覺得有點失望。
游客:旅游的人多,價格肯定就貴一點。還可以,有一些偏高。這些地方的服務還是有待提高。我覺得小吃味道不是很好。味道、衛生我覺得要改善。
南鑼鼓巷店鋪的租金為什么漲的這么快?因為這里主要是私人房產,租金完全是業主說了算,但商家說,一味漲價,簡直是竭澤而漁。
老板:租金上漲沒有整體的規劃,所以一些商家上漲都跟著上漲,后來越漲越多,一直下不來。
租金高漲已經成為各地商業街的通病,也制約著這些商業街的發展。不過,也有一些地方成立國有控股的公司開發運作商業街,比如成都的寬窄巷子就由文旅集團運作,可以統一把控租金,吸引商家入駐,聚集人氣。
租金上漲和商業繁榮之間如何達到平衡?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上述兩種模式都有各自的弊端,不可偏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