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4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中藥材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河南農業大學教授李連珍一行5人,到虞城縣界溝鎮就中藥材生產、加工等進行技術指導。河南省科技特派員、虞城縣中藥材產業發展領導組副主任趙學書,虞城縣工信局科技特派員管理辦公室主任陳海峰、界溝鎮中藥材辦公室副主任徐亞軍等陪同。虞城縣界溝鎮是省農業農村廳授牌的“河南省中藥材之鄉”,眼下正是中藥材生長、管理的關鍵期。
在商丘振豐芍花科技有限公司芍藥種植基地,李連珍老師在指導芍藥種植時說,芍藥摘蕾后遇到陰雨天,容易感染病菌,因此疏蕾一定要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進行,并及時滅菌消毒。如果不準備留芍藥種子,花謝后要將殘花剪去,這有利于促進根系生長,增加產量。芍藥花可以考慮開發成保健產品,譬如花蕾烘干可以制成芍藥花茶,剛剛綻放的花瓣烘干后可以做成沐浴花瓣……
在中藥材——紫蘇種植基地,李連珍一行查看了“小麥-紫蘇”間作模式的示范推廣情況。目前,小麥進入灌漿期,長勢良好,紫蘇處于苗期,出苗均勻。針對近期的大田管理,李連珍說,紫蘇由于是條帶機播,出苗密度較大,近期要適時疏苗定植;小麥進入灌漿期以后一定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蚜蟲,如果防治不及時,對紫蘇葉片的生長危害非常大。
趙學書老師說,服務團創新探索的 “小麥-紫蘇”間作套種模式,提高了小麥田間的通風透光性,增加了小麥邊行優勢,在保證小麥產量的同時,又多收了一茬紫蘇,實現了糧藥協同發展,是提高農民收入的好路徑,這個種植模式值得豫東平原農區大力推廣。
在傷力草種植基地,李連珍等專家查看了林下種植模式的示范推廣情況,提出下一步要充分挖掘荒地、林下等非基本農田的潛力,發展藥材特色種植,做好傷力草等當地特色資源的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和資源開發利用。
在河南扶陽堂中藥材飲片有限公司,服務團考察了中藥飲片的原料來源、炮制加工、存儲情況,并和扶陽堂總經理楊萬里作了深入交流,雙方就加強藥材飲片的質量檢測,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延伸產業鏈條等方面的合作達成了初步共識。
通過兩天的現場“把脈問診”,服務團一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界溝鎮中藥材發展的輝煌前景充滿信心。他們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瞄準中藥材產業發展需求,加大力度,開展科技攻關及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科學布局,特別是針對界溝鎮中藥材發展的現狀和特點,量體裁衣,對癥下藥,重點研究探索“糧藥間作”“糧藥輪作”“林下種植”的新模式,并加大推廣,以科技創新帶動老百姓致富增“薪”,真正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