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張百強
(資料圖片)
4月28日,記者在林州市召開河南礦產品行業代征共治創新交流會上了解到,2022年我省礦產品行業稅收代征代征和共治74.33億元,為河南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礦產品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支撐作用。我省是礦產資源大省,也是礦產品消費大省。礦產品資源天然分布點多面廣,礦產品品種鑒別難,品質鑒定難,銷售數量、銷售價格不易把控,礦產品行業稅收征繳在全國都是一個難題。
為了解決礦產品行業稅收征管中存在的問題,做到應收盡收、陽光納稅,河南省非煤礦山管理辦公室自主研發了礦產品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受財政、稅務部門委托,在全省代征代繳礦產品資源類稅收。
據介紹,2007年以來,為加強全省礦產品行業信息化建設,省礦產品行業累計投入2億多元科研經費,用于科技研發、平臺建設,以及各類礦產品服務終端的軟硬件、網絡建設。
最初,礦產品行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代征的只有鋁土和耐火粘土資源稅,隨后將其他不易管控的小、散礦種,如河沙、建筑石料等納入代征范圍,有效挖掘小稅種的代征潛能。
在《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印發后,國家稅務總局河南省稅務局與省非煤礦山管理辦公室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2022年國家稅務總局河南省稅務局與河南省礦產品行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全省開展礦產品行業稅收科技代征和共治工作。目前,代征共治范圍還在不斷擴大,一些地方還把鹽堿、油、水、混凝土等納入代征共治范圍。依托行業自主研發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解決了全礦種、全稅種征收的復雜難題。
在礦產品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記者看到,礦產品行業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將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源頭管理系統與企業生產設備、銷售終端實時對接,智能采集礦產品銷售價格、數量、質量、應納稅額,實現“無感化”監管,將“以數治稅”貫穿稅收代征共治工作全流程,提升了精細化代征共治服務水平。
去年,礦產品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與金稅系統、運輸增值稅代征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從數據獲取、匯總申報、稅款繳納、完稅憑證打印等全線上化操作,建立了資金結算線上化、票據傳遞自動化的稅收代征共治結算體系,實現一站式納稅服務,優化行業數據共享,強化了事中事后監管,創新了行業稅收征管新模式。
“繼續堅持‘經驗傳出去,戰略引進來,合作走出去’的主導思想,持續優化礦產品行業科技、交易、稅收、物流等服務,推進我省科技治稅和網絡貨運工作,按照‘數據控稅合法化、資金結算線上化、票據傳遞自動化、開票服務電子化’的標準,規范行業稅收代征和稅收共治,面向全國,積極推廣河南稅收代征、共治經驗。”省非煤礦山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河南稅收代征稅收共治新模式,在全國開創了礦產品行業良性循環發展的新局面,提供了可借鑒經驗。在強化礦產品行業管理和稅收征管的同時,我省積極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國競爭中領先的創新項目,面向全國積極推廣河南科技信息化、行業服務、稅收代征稅收共治經驗。依托平臺的科技優勢,積極引進礦產品行業相關資源。目前,已有遼寧、貴州、山西、河北、安徽等省份紛紛前來“取經”,“河南經驗”正花開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