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眼下正是南方花生田間管理,北方春花生播種、夏花生備播的關鍵時節。4月21日,由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栽培與土肥研究室、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共同主辦的花生生產技術研討交流會在鄭州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河南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出席會議,對落實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重點工作任務提出具體要求。會議由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栽培與土肥研究室主任、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張翔研究員主持,河南省農科院科研處副處長封洪強致辭。
(相關資料圖)
張新友院士表示,栽培措施對花生產量和品質的形成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花生良種良法配套,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他要求要積極進一步聚焦栽培與土肥研究室工作內容,力爭在技術創新和示范帶動方面多出亮點多出成績,通過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與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聯動,為全國尤其是河南花生生產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
廣西農科院唐榮華研究員介紹了花生-甘蔗間作可顯著影響兩種作物根際土壤養分、酶活性和根系的生理活動,共同影響根區微環境,建議深入開展間作試驗示范。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王興祥研究員介紹了石灰、有機肥、生物質炭等土壤改良劑通過影響根際微生物、提升土壤健康的原理,提出了土壤肥力提升與酸化改良方面的試驗建議,并提出了花生品種間輪作的試驗新思路。
沈陽農業大學于海秋教授研究表明,花生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下根系對氮素競爭吸收利用和碳固持的影響顯著,并有利于防止東北地區土壤流失,建議加強東北地區玉米花生寬帶間作試驗示范。
山東農業大學張昆教授介紹了資源高效利用的潛力和開展相關研究的重要性及方案。
青島農業大學鄒曉霞教授介紹了減源增產研究取得的進展,并建議深入開展相關研究。
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張翔研究員介紹了在不同花生品種需肥規律與養分管理、土壤改良、花生養分高效品種篩選以及花生栽培技術等方面所開展的試驗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進展,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河南省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董文召研究員就花生爛果與鉀肥使用關系、微生物肥料篩選、花生栽培技術對病害綜合防控的影響提出了建議。
除以上專家外,河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劉娟研究員,河南工業大學陳亮教授,開封市農科院任麗研究員,濮陽市農科院荊建國研究員,駐馬店市農科院王曉林研究員,河南省花生產業技術體系推廣副首席專家李偉高級農藝師、植保崗位專家周琳教授、育種崗位專家殷冬梅教授、機械化崗位專家李世忠研究員、高產栽培崗位專家李亮副研究員、豫東試驗站站長王娜副教授、南陽試驗站宋江春研究員、正陽試驗站余輝高級農藝師等50余人參加了會議。參加會議的省體系專家分別就2023年花生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與會專家還就花生異地繁種,花生新品種培育及配套栽培技術,抗病及耐酸等新品種鑒定,高產示范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大家一致認為,要實現花生增產增效,必須良種良法良技良機配套。國家體系與省體系各崗位專家要加強技術集成,促進綜合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花生的產量和種植效益。
此次花生學術研討交流,促進了全國花生研究團隊的相互了解、達成了在花生栽培研究領域的合作共識、拓展了科研思路。
下一步,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和河南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將加強合作,通過技術集成,建立高產示范方,召開花生生產觀摩會,展示體系專家研發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動花生產業發展,提高花生種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