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南經濟報 首席評論員 溫獻偉
據報道,《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恫莅浮范徃鍞M增加規定:組織或者參加青藏高原旅游活動,應當自行帶走旅游產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點投放。
在盡享旅游美好時光之時,隨手將自身制造的垃圾帶走,這本是一件舉手之勞的事情。但長期以來,一些人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旅游體驗,忽視景區、綠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叭艘蛔撸F場垃圾遍地,一片狼藉”成為不少旅游勝地的尷尬寫照。這不僅是個人缺乏道德素養的表現,對生態環境而言也是一種潛在的危害。譬如,被游客隨意丟棄在雪山下、公路旁的垃圾,可能導致青藏高原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生態惡化,可謂后患無窮。
青藏高原作為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和重要生態保護區,如今擬從立法角度,對不文明行為說“不”,這是一個可喜的信號,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立足實際,注重“既抓大,也抓小”的良好發端。《草案》在提出“應當自行帶走旅游產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點投放”的同時,還禁止隨意傾倒、拋撒生活垃圾,并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等。用剛性法律為不文明行為念響“緊箍咒”,《草案》的未來成效無疑值得高度期待。
古語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甭糜纬鲂锌简炛總€人的文明素養,更關乎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因此,在抓實“德治”的今天,“法治”及時跟進,不僅彰顯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雙重力度,也為未來好經驗、好做法的推廣提供重要契機。
恪守環保底線,暢享文明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重要基礎。在此,期待《草案》能夠早日付諸實施,也熱切盼望各地政府能夠進一步將道德宣傳和法治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雙管齊下、內外兼修,達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治理效果,讓公眾旅游出行更加文明有禮,在尋找和樂享“詩和遠方”的美好旅途之中,能夠成為守護綠水青山、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