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學中 通訊員 王鵬 張麗娜
2022年以來,漯河市財政局結合本地實際,借鑒省級和外地市經驗,積極開展市級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建設工作,目前完成了68項項目目錄專項資金績效指標體系建設,涉及39個市直部門、24個行業領域,可細化為55個行業類別、205個資金用途,共2225項指標,進一步健全了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為提升預算績效管理質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1+6+N”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漯河市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以來,不斷健全完善相關制度體系,此次市級專項資金績效指標體系建設完成,進一步夯實了預算績效管理基礎,是實現預算績效全過程管理的重要舉措,為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提高績效結果的準確性可信度提供參考依據和標準。
二是預算績效管理實效性更加突出。指標體系建設堅持定量為主,在制定的市級專項資金績效指標中,定量指標1698項,占比76.3%,定性指標527項,占比23.7%,定量指標占據較大比例,指標標準可采集、可衡量、可比較,力求客觀實用,體現出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指導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從編制2023年預算起,新編制的指標體系在開展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監控和評價等績效管理工作中,將切實發揮指標庫的基礎支撐作用,推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更加標準化、規范化。
三是預算績效管理科學性全面提升。漯河市充分借鑒省級和外地市經驗,通過聘請專家反復論證、全市相關部門多次修改,制定的指標體系兼容省級績效指標框架體系,符合漯河工作實際,目前該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指標體系由財政和相關部門共建共享,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最新政策和工作要求進行動態調整。指標體系建成后,市級各部門(單位)績效指標設置從做“填空題”變為做“選擇題”,部門編制績效目標有“詞典”可查可用,切實提高績效目標編制質量和效率。
下一步,漯河市將在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啟動實施其他項目政策績效指標體系和部門整體績效指標體系框架建設,逐步構建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水平,促進財政資金更好發揮應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