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小科學銜接
幼小銜接怎樣才能形成幼兒園、小學和家庭的合力?如何保障幼小銜接質量?如何滿足銜接中的個性需求?
北京市密云區教委主任楊福軍說:“幼小銜接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要送一程,小學要接一段。近年來,密云區針對幼小銜接工作,出政策、建機制、改課程,推進聯合教研、成立發展共同體,力促幼兒園和小學‘雙向奔赴’。”
(相關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密云區將幼小銜接融入師資培訓、課程設置、教研科研、家園共育,從幼兒身體素質、生活能力、社會適應、學習習慣等方面,大力推進幼小科學有序雙向銜接,取得了積極進展。
行政引導,讓幼小銜接形成共識
2021年,密云區出臺《密云區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實施方案》,成立以區教委主任為組長,分管副主任為副組長,小教科、學前科、研修學院研修室為主體的區級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專項工作指導小組,統籌管理全區幼小銜接工作。
“我們的課程設置以‘和而不同’‘和而自主’課堂文化為根基,以文化浸潤和養成教育活動為載體,通過以‘思思曉曉伴我一起成長’為主題的‘三微課程’,推進適應性活動課程……”日前,在密云區第五幼兒園,密云區第四小學副校長孫娟專程來介紹小學的課程設置。
在密云區,像這樣由小學到幼兒園解讀辦學理念、校園文化、課程設置等做法,已經是幼小銜接的規定動作。區教委明確要求,各小學要開設適應性課程,幫助幼兒順利完成幼兒園向小學的平穩過渡。密云區第四小學基于“身心、生活、社會、學習”,開展“三微”“三習”“三小”活動課程,幫助孩子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在環境、制度、課程、教育教學方法和人際關系方面的變化和銜接,受到家長的普遍認可。
兩年來,密云區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工作小組普遍建立。學前研修員、幼兒園責任督學將幼小銜接工作納入日常視導和督查檢查重點,指導各幼兒園將幼小銜接內容融入師資培訓、課程設置等方面,將入學準備教育貫穿于幼兒園教育的全過程,并落實在一日生活中。
針對幼小銜接中家長的困惑,區級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專項工作指導小組還在關鍵節點,主動開展“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宣講。通過向全區幼兒家長推送政策解讀、專家觀點,宣傳“聯合教研”“專家講座”“要點解析”等內容,引領家長樹立科學理念,掌握具體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教研引路,讓幼小銜接雙向互動
“今天的主題是‘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日前,一場“幼兒園五大領域—小學各學科”研修員聯合研修活動在穆家峪小學舉行,學前健康領域研修員齊燕及小學體育與健康研修員郝洪軍在活動一開場就直奔主題。半天的活動,課題組核心成員、教研組長、任課教師針對兩個學段的教學活動進行觀摩、研討,尋找幼小銜接階段發展孩子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學前五大領域研修員主動與小學數學、語文、科學等學科研修員建立一對一拉手關系,已貫穿在日常研修活動中。實踐證明,以工作坊研修、教學活動觀摩等方式開展的聯合研修效果顯著。”密云區教師研修學院副院長許靜說。
在密云區,教研引路是推進幼小銜接的一項重要措施。由區教師研修學院學前研修室、小學研修室牽頭,密云區建立了幼小協同合作機制及聯合教研制度。密云區教師研修學院依據教育部發布的《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要點》,制定了“密云區小學入學適應教育指導建議”和“密云區小學幼小銜接工作方案”,對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時間節點和主要互動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各學科研修員擬定密云區小學學科幼小銜接教學工作指導手冊,學前研修室制定“密云區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建議”,編寫“密云區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手冊”,為幼小銜接提供依據。
本學年,密云區以“基于單元視角,落實幼小銜接”為主題,開展區域小學學科幼小銜接研修活動,通過觀摩課例、經驗分享、沙龍研討、微培訓等混合研修方式,各學科已開展促進幼小銜接系列研修20次。“聯合教研聚焦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中的突出問題,加強教師在學生發展、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密云區教委副主任吳明奎說。
2021年,密云區被確定為北京市“干部教師輪崗交流”工作首批試點區。事實上,早在2006年,密云區就把幼兒教師納入了全區教師交流輪崗范圍。幼兒教師在城區、平原、山區等地流動。其中,在實施小幼一體化管理的農村地區,還發展出了小學與幼兒園教師交流輪崗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密云農村一體化管理的小學與幼兒園建立起聯合教研組,將幼小銜接作為園本、校本教研的重要內容,探索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等。
實行小幼一體化辦學的密云區東邵渠鎮中心小學,以市級立項課題“鎮域小幼一體化辦學中幼小銜接機制的研究”帶動幼小銜接,以“小小講讀者活動”“創意文字游戲活動”“水墨游戲”等主題活動,從閱讀表達等方面促進幼小有效銜接。
活動引領,讓幼小銜接科學推進
4月的暖陽下,密云區第六幼兒園的操場上彩繩飛舞,密云區第十一屆幼兒體育節正在這里進行。活動邀請了一墻之隔的密云區南菜園小學的學生,他們帶來了獨具特色的旗舞和律動跳繩。旗舞似行云流水,動作剛勁有力,律動跳繩編排新穎、動作流暢、節奏感十足。很快,第六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也參與到哥哥姐姐的活動中。
在密云區,像第六幼兒園這樣以體育節為媒介,牽手小學共同參與活動的不在少數。幼兒體育節期間,密云區第二幼兒園特邀密云區果園小學體育教師及果園小學籃球隊、足球隊隊員參加體育節開幕式活動。幼兒園聘請果園小學教師張雨為幼兒園“球類運動工作坊”指導教師。密云區第五小學體育學科骨干教師羅貴朋也走進密云區第一幼兒園,帶領大班幼兒進行了一節別樣的足球課,并指導幼兒園青年教師針對3—6歲幼兒年齡特點組織健康小足球活動。
“小學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隨時調整教學語言和策略,讓幼兒在初遇體育課時就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密云區第一幼兒園園長李偉說,“牽手小學,幼小銜接行動更科學也更可持續。”
石頭、剪刀、布,頭上、胯下傳球……在密云區不老屯鎮中心小學,幼兒一邊拍球一邊玩“石頭剪刀布”游戲。作為全國籃球特色校、小幼一體化學校,不老屯小學抓住籃球這條主線,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學段貫通起來。校長王永偉說,學校正嘗試以籃球為銜接切入點,逐步融入其他育人途徑,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從兒童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小學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密云區教委副主任尉誠說,“減緩坡度,強化學生探究性、體驗式學習,已成為密云幼小銜接的特色。”
“要站在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高度對待幼小銜接,要貫通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楊福軍說,區教委將不斷完善幼小科學銜接機制,尊重兒童發展特點,集中破解銜接難點,形成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為孩子的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07日第1版
作者:本報記者 施劍松 通訊員 趙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