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主題大會結束后,記者們抓緊時間采訪專家、學者。
6月13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共同主辦的2016年陸家嘴論壇落下帷幕。在6月13日下午舉行的閉幕論壇“十三五開局:中國轉型與全球變革”上,海內外專家學者縱論“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發展路徑,“十三五”規劃和宏觀經濟走向成為焦點話題。
閉幕論壇上,國際金融論壇(IFF)發布了“2016中國報告”,該報告匯集了中國高層領導人、政策制定者、國內外知名金融學者對過去一年中國及全球經濟發展發表的觀點和意見,以及對未來經濟金融趨勢的研判和展望。
未來五年中國演重要角色
在上海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嘉賓們十分關注中國經濟走勢,他們的視線聚焦更為長遠。
國際金融論壇聯合主席、韓國前總理、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韓升洙指出,在過去15年里,中國占全球經濟增長的1/3,而且中國是世界上100多個經濟體的前10大貿易伙伴之一。“中國經濟溢出效應已引起世界其他經濟體的關注。”韓升洙表示,中國應該在全球經濟和國際經濟合作當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在今年擔任G20的輪值主席國,世界對此期望值很高,希望有切實的政策可以帶來中國經濟復蘇,從而帶動世界經濟回暖。
英國央行雜志總編克立斯托夫認為,中國正繼續以一種開放的方式對待國際關系,比如亞投行受到歡迎,金磚銀行總部也在上海成立,中國不僅僅吸收國際投入,也在成為資本輸出國。
國際金融論壇顧問、中聯部原副部長于洪君表示,“一帶一路”的倡議和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引領國際金融秩序變革提出的新方案新思路。
國際金融論壇顧問、廣東省原副省長陳云賢表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啟動、亞投行的成功設立與運營、積極推動一批機制對話協作和擔任2016年G20輪值主席國等,都體現了中國積極參與世界秩序、推動全球化進程的大國責任。
海外專家高度評價“十三五”
今年年初,中國“十三五”規劃一出爐,引起全世界矚目。論壇上,“十三五”成為嘉賓們頻頻提及的熱詞,尤其是海外專家學者對“十三五”規劃的引領作用給予高度評價。
國際金融論壇基金理事會聯合主席圖爾基王子的代表哈爾薩頓表示,中國“十三五”計劃包括過去五年計劃很有意義,中國政府正向著正確的方向在走。“中國現在對全球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發生的事情也會影響到亞洲、歐洲、中東以及美國。”哈爾薩頓認為,中國國內在進行非常深入的內部改革,未來改革攻堅戰會有很多。
國際金融論壇顧問、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馬儒沛表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應處理好新舊發展中的更替問題,解決好增量與存量的良性互動。當前中國政府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并從今年開始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六大結構性調整,這就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從戰略和戰術層面找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找到了過河的方法和路線圖。
在此過程中,必然會產生新舊發展動能中的迭代更替。馬儒沛認為,合理的方式是疏導和培育好新舊發展動力之間的互生關系,使新發展動能既能催生出產業鏈條中的異軍突起,又能催生傳統產業動能轉型,建立起國民經濟中增量和存量間的良性互動,形成新的雙引擎,推動經濟持續增長躍上新臺階,使中國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