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來安縣脫貧任務目標是實現5500戶、2493名貧困人口脫貧和11個貧困村出列。為加快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該縣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改革,走出脫貧攻堅新路子。
資源變資產,讓沉睡資源活起來。全面開展農村土地確權,讓土地固定資源變成市場流轉的資產,4月13日張山鄉頒發全縣“第一證”,5月10日將全面完成全縣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同時著力盤活貧困村閑置資源,例如張山鄉仰山村通過對村閑置校舍改造利用,成功招引山東臨沂的食用菌種植專家建成制種基地,當年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21.4 萬元,成功擺脫“空殼村”的帽子。
資產變資金,讓沉寂資產活起來。針對有勞動能力無資金的貧困戶,采取資金扶持、產業帶動、農民受益的方式,積極推進金融扶貧,為貧困戶籌集資金,讓貧困戶有錢利用現有資產發展產業致富。目前全縣已建檔評級授信貧困戶5000多戶,符合授信條件的500多戶,授信金額900多萬元。制定出臺特色種養業補助辦法,補助類型多達13種,補助金額最高達3000元,目前補助政策已惠及貧困戶783戶。貧困戶既可通過金融扶貧貸款購買生產資料,又能獲得發展特色種養業補助金,發展產業的熱情十分高漲。
農民變股民,讓貧困農戶富起來。針對無勞動能力無資源的貧困戶,采取集中聯戶、以村帶戶的形式,大力開展光伏扶貧,把扶貧資金作為貧困戶的股份,增加貧困戶分紅等財產性收入。目前全縣11個貧困村已實施村級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完成投資額約550萬元,預計今年11月將正式并網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