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愈加明顯。
近日,全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四川召開。與會代表就如何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未來產教融合怎樣進一步走向深入等問題進行了經驗分享和研究探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在試點地區發揮積極作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向社會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試點城市的突破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
據了解,在本次會議的舉辦地四川省宜賓市,該市在2021年7月獲批全國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近年來,宜賓市產教良性互動、校企優勢互補的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成勢見效。全市規模以上企業100%參與校企合作,110家企業參與組建白酒行業產教聯盟、四川省智慧信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5個示范性產教聯盟,累計簽訂人才培養、技術咨詢、實訓基地等校企合作協議項目489個,已建成各類實訓平臺147個,年均培訓資源10.53萬人次。
事實上,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在我國多地同樣取得優異成果。如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牟書嶺介紹,通過強化政策保障,山東不斷激發產教融合主體新動力。目前,山東共有524家規模以上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建設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322個、專業993個、實訓基地1900個,建設產教融合示范園區35個,拉動社會投資120多億元。
再如廣西柳州市通過推進產業與專業互融互促,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螺螄粉產業學院,在產業裝備等六個技術領域全產業鏈互融,與產業鏈上企業共同承擔酸筍等13項產業相關核心地方標準的制定。2022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600.7億元,同比增長19.8%,預包裝螺螄粉年寄遞量達到1.1億件。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逐步顯現,試點示范成效顯著。”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劉明表示,要充分認識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對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贏得大國競爭主動的迫切需要,是建設人才強國、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保障民生、促進就業的現實要求。
多措并舉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向2.0版本邁進
據了解,今年下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啟動遴選第二批30個左右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動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出臺扎實有效的改革舉措,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結合“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在原有儲備院校清單基礎上,增補支持200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接下去,要通過政策、試點、資金等抓手,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推動形成內生動力,實現發展質量全面提升?!眲⒚鞅硎?,經過多年發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上坡起步、積累經驗、探索模式的1.0版本已經取得豐碩成果,下一步是朝著精準匹配、深度融合、良性互動的2.0版本邁進。
牟書嶺表示,山東將加快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和企業建設,強化經驗總結、復制推廣,推進產教緊密對接和精準匹配,形成整省推進、全面發力的工作格局。同時抓好政策落實。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和相關稅費優惠政策,深化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推動政策紅利有效釋放。
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杭海表示,江蘇將加大政策協同,形成激發融合動力“政策包”。研究制定產教融合企業建設培育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方案、認定標準和企業評價指標,實現產教融合型企業建設培育規范化發展。深化細化實化江蘇省激勵扶持政策舉措,重點推動運用投資補助、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產業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稅費調整等多種手段,完善符合省情的組合激勵“政策包”。
據悉,本次會議還向社會發布了50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典型案例,推介了有關地方、企業、職業院校、實訓基地、行業協會的經驗做法。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信和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教育部門負責同志,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政府負責同志,以及有關產教融合型企業、職業院校、專家、媒體代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