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算師做了一張包羅萬象的愛情風險評估表
來源: 都市快報 作者: 記者 謝謹憶 通訊員 徐康
馬上回短信3分,一小時后回1分,不回-5分……
黃某,35歲,精算師,風度翩翩,家庭條件好,未婚。最近,他找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宋海東副主任醫師,說他設計了一張測評表,評估出某女對他有意思,請宋醫師幫他確認一下,是否確實如此。宋醫師了解完那張表的內容,哭笑不得。
愛情風險評估表設計得非常復雜
宋醫師說,黃先生的那張表非常復雜,有詳細的計算體系,女孩的各種表現,都有具體分值,最后算出總分,黃認為能反映出女孩對他的態度。
“比如發手機短信,對方一天里主動給他發幾條、在什么時間發、發的是什么內容,都有不同的分值:如果短信是在半夜發給他的,分值就會高一些;如果是約他吃飯看電影的,分值也會高一些;如果只是單純工作聯系,那分數就低了。”
他給女孩發信息,她的回應速度也被具體量化了:馬上回短信3分,半小時后回2分,一小時后回1分,超過12小時回-1分,不回-5分。
那張評估表內容包羅萬象、極其復雜,細致到兩人通電話幾分鐘,見面時女孩穿什么衣服,有沒有化妝,說了幾句話,笑了幾回等等。
“我這個評測都是有道理的,你想,她如果半夜里給我發短信,那說明她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想到我啊;如果和我見面的時候是精致化妝,說明她在乎我;如果她隨便穿穿就來見我,說明她根本不在乎我怎么看她。我這張表是總結了網上、周圍人的很多戀愛經驗的。”黃某說。
“你為什么要這么評估人家呢?”宋醫師問。
“因為我覺得這個女孩不錯,但是不知道她喜不喜歡我,我怕失敗,所以只好自己先算一算。”
黃某說,他用這張“戀愛風險評估表”暗自測評了三個他覺得不錯的女生,前兩個經評測,應該是對他無意。現在這個,測了3個月,得分一直較高,黃覺得對方應該對他有好感,但還是不敢輕舉妄動,糾結得吃不好睡不好,工作也無法專心,所以才到宋醫師這里尋求幫助。
前女友說不愛就不愛了
對他刺激很大
宋醫師很納悶:他這么好的條件,還怕沒人喜歡?照理女孩子應該是大把挑的,膽子怎么會這么小?細細了解后,才明白他為什么要這么煞費苦心地評測戀愛風險了。
黃曾經有個女朋友,很愛她,百依百順,經濟上已不分你我,他自己感覺已到談婚論嫁的程度了。
可突然間,女朋友就不理他了,也沒什么具體理由,不愛就是不愛了。黃再三挽回,無用,至今他對“被分手”的原因莫名其妙。
這件事對黃刺激很大,他開始認為女人不靠譜:自己愛得深沉,對方可能一開始就沒怎么動心思。黃從此對女性沒了安全感。
黃不敢輕易再談戀愛,怕重蹈覆轍。遇到中意的,就利用自己專長,設計愛情風險評估表,先測測對方對他有沒有意思。
愛要大膽說出來
不然永遠不會成功
宋醫師給黃做了人格測試,他性格較偏執,前一次戀愛,不好的結局也確實對他造成了心理創傷。
宋醫師首先就否定了黃的這張表,“人類的感情是無法量化的,黃的戀愛風險評測表看上去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其實否定了各種偶然因素:比如女孩子可能正好沒帶手機,她就不能及時看到短信,并非主觀意愿上不想回應,黃要是拿這張表去測評,可能錯過很多對他有好感的女孩。”
“黃某的行為是極端了一點,但我們這里因為戀愛失敗造成心理問題的咨詢者太多了,”宋醫師說,“很多人戀愛失敗后,再也不敢向異性表達愛意,哪怕很喜歡一個人,也總是裝得跩跩的樣子,以免再受傷害,其實心里巴不得對方主動向他/她示好;而對方如果真的主動示好了,很多人又會落荒而逃。他們害怕失敗,干脆就封閉自己。”
宋醫師為這些“恐愛族”提了幾點建議,也希望他們周圍的人能多多提供幫助——
一、“恐愛”一族,通常與人打交道較少,他們對人的判斷不準確,常常搞不清對方的行為到底是不是在表達愛意,所以請多邀請他們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多獲得與人交流的經驗。
二、要把他們前期比較失敗的戀愛經歷正常化處理。要讓他們意識到,上一次失敗不是自己不夠優秀,只是沒碰到合適的人而已。
三、請再次勇敢地把愛說出來!你必須經歷更多,才會找到合適的,害怕失敗就永遠不會成功。與其自己糾結,不如把對對方的好感說出來,不成功也很正常,總比沒有努力就放棄來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