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證監會獲悉,日前,采用備案制境外發行的首批企業,在中國證監會完成備案。
日前,證監會確認了兩家企業的境外上市及“全流通”備案信息,這是境內企業境外發行上市備案制度落地實施兩個多月以來,首批企業完成備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證監會網站上,記者看到,兩家企業相關業務的通知書已經公示。在通知書中,企業境外上市發行的股份數量、上市地點及未來境外上市操作中重大事項的備案要求等,證監會都進行了說明。
除了這兩家獲得確認的公司外,證監會還對多家企業的境外發行上市業務提出了補充材料的要求,要求相關企業對有關業務進行說明。
3月31日,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新規落地實施。數據顯示,截至6月1日,今年已有43家擬IPO企業遞交備案材料。從企業類型看,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較多。
今年以來,企業境外發行業務持續推進。數據顯示,截至6月4日,今年分別有19家、27家企業實現在美國、中國香港上市,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全球存托憑證發行機制持續優化
除了境外IPO,GDR,也就是境內上市公司在境外募資的方式——全球存托憑證,也在日前迎來發行機制的持續優化。
日前,證監會發布相關指引,就境內上市公司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的政策定位、申請程序、規則適用、材料要求和實施安排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隨后,深交所和上交所發布《互聯互通存托憑證上市交易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作為配套規則進一步明確了交易所上市公司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的發行條件、審核安排和信息披露要求。
專家表示,GDR新規與全面注冊制做了銜接,有利于引導上市公司理性融資,規范上市公司運作水平,更好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全球存托憑證,是國家支持具有一定市值規模、規范運作水平較高的境內上市公司,在境外募集資金的方式。募集資金的投向,主要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主業領域,滿足海外布局和業務發展的需求。
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10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告,擬赴瑞士、德國等國家的交易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還有數十家正在進行相關準備。專家表示,當前許多境內優質制造企業在海外有廣泛業務布局,發行全球存托憑證有助于企業拓寬業務范圍和融資渠道,提高國際知名度、影響力。
我國堅定不移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
可以說,無論是境外IPO,還是發行全球存托憑證,今年以來,境內企業境外發行邁入備案制新階段。境外上市備案管理改革進一步暢通了境外上市渠道,也充分表明證監會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