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01
(資料圖)
四大主線邏輯,誰主沉浮?
2022年11月以來,市場的修復主要圍繞四條主線輪動:一是穩增長主線;二是疫后復蘇;三是AI與數字經濟;四是中特估。從背后的邏輯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方向。一是經濟復蘇預期下的修復行情,隨著經濟預期搖擺;二是主題興起,產業趨勢變化與改革提振信心。
02
修復行情:4月決斷,投資見真章
綜合1-3月金融、通脹、經濟和企業盈利數據,指向疫情過峰后經濟廣泛恢復,但冷熱不均,基建、產業升級鏈條恢復確定性較強,居民大宗消費、汽車消費恢復程度則相對較弱,經濟復蘇高度依然有限。當然,近期超預期的社融與出口數據,使得經濟復蘇預期復燃,并一定程度助漲了題材投資此前累計的下行風險釋放。
03
復蘇趨勢下,消費醫藥的配置性價比凸出
較強的主題效應形成了資金的虹吸,也造成了近期消費估值的進一步調整。隨著估值逐漸回歸中樞,復蘇趨勢下消費依然可以賺長期業績增長的錢。而醫藥或將在2023年迎來“戴維斯雙擊”。
04
地產產業鏈,難以證偽也難以證實
3月30大中城市房地產銷售穩定恢復,預計會在“低基數”效應下實現同比正增長,但遠低于2019年、2020年同期水平。此外,房企購置土地信心依然較差,后續的持續性有待觀察。這也是當前市場資金,不愿意“下注”地產地產修復的原因。奮戰全年經濟,仍然亟待政策“加把柴火”。
05
主題興起: 以史為鑒,有效需求不足是核心背景
回顧歷史,1998年至2000年以及2013年至2015年的宏觀與產業形勢與今年較為相似,國內均處于有效需求不足的階段,且均存在時代的產業趨勢(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在此階段主題興起的原因有三:一是流動性寬裕,容易拔估值;二是經濟轉型期,新興產業趨勢和改革預期提振;三是低通脹環境,景氣行業稀缺。
06
短期交易擁擠度高,但趨勢仍在AI上
參考歷史經驗,廣義擁擠度處于抬升趨勢時,短期的情緒過熱更多通過震蕩、擴散來消化,往往不會造成行情的終結或系統性調整。從產業趨勢角度,當前我們又走在新一輪產業趨勢的拐點上,AI則是引爆這一輪創新的思維革命。
07
產業主題加持下的中特估值,或取得更高的超額收益
2013年以來共進行了三輪國企改革,分別為2013年至2016年、2016年至2019年和2020年至2022年,通過三輪國企改革,央國企初步實現了頂層結構構建、去杠桿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及核心競爭力提升。但從超額收益的角度,2013年至2016年國企改革搭載了強產業主題,超額更顯著。
08
杠鈴策略,有時候比單一選擇會更好
杠鈴策略只選取資產兩端進行投資的特性,即投資只應該關注投資品的兩端,可以較好地平衡收益與風險,尤其對各種極端市場環境有極好的適應能力,因此也可以用在基金投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