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01
(資料圖片)
2月A股關鍵詞:倉位更關鍵!相較于1月,券商對2月的市場更為樂觀:一是全市場風險偏好在系統性的扭轉,二是宏觀改善的方向更加明確,三是市場估值依然在低位區間。春季躁動的延續也意味著:即使出現擾動,2023年也要有倉位!
02
2月金股,看好哪些行業?1月,外資流入推動價值與消費上漲,但風格、行業、主題的輪動快。相較于外資,內資券商的推薦已經切換至成長方向,布局上更看重中長期布局和業績兌現,2月券商金股推薦前五的行業有:機械、基礎化工、醫藥、計算機、有色金屬。
03
反彈沒跟上,2月基金還能投么?在2005年、2008年、2014年、2019年歷史大底的反轉初期,“突如其來”的反彈都很難跟得上。時間到了2023年,歷史再度重演,1月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中位數為5.72%,跑輸萬得全A等指數。但歷史四次大底反彈初期過后,往往會出現公募基金重倉股修復的過程,超額收益在后期或更顯著!
04
外資大幅流入后,內資能不能接棒?目前行情的分歧在于外資流入已接近歷史趨勢附近,內資卻還處在存量博弈,或者是相對謹慎的階段。借鑒上一輪牛熊交替的歷史,在2018年-2019年見底的過程中,外資在2018年11月就開始明顯流入,但內資節奏偏緩,直到2019年2月-3月杠桿資金和公募發行才逐漸跟上。隨著經濟的修復,風險偏好的提升,內資在未來的某個時點終將蝶變,成為推動市場進一步上漲的動力。
05
自底部漲幅不大,未來依然有空間。每一輪行情的結束或開始,都是一次邏輯的變換,以及性價比的轉換。對比2005年、2008年、2012年、2019年的底部的第一階段上漲,上證綜指、滬深300、創業板的均值分別達到27.2%、31.2%,以及52.9%,當前無論是估值維度、漲幅維度都沒有達到歷史均值水平,A股未來仍可期。
06
2023年:經濟修復是底色,市場尚未完全反應。交通出行、觀影、旅游、餐飲的超預期修復階段性告一段落,而2月初公布的PMI數據再度為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經濟復蘇的節奏并未停止。節奏上,2023年二季度和四季度或是增長的高點。經濟數據的驗證,是未來市場的核心,擾動過后或終會走向“強現實”。
07
強勁的非農數據,不會影響加息漸進尾聲的事實。美聯儲在加息的決策中,主要考慮就業以及通脹兩方面。2022年以來,通脹的持續超預期,是加息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但隨著通脹自高點開始回落,以及經濟“衰退”的擔憂,“加息漸進尾聲”成為必然的結果。市場預期2023年年底,美聯儲大概率維持當前目標利率區間或者降息25BP。
08
內資接力外資,成長接力價值?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漲期間市場往往不存在特定的行情主線,而是呈現各行業普漲、輪漲的特征,最終市場風格往往較均衡。但經濟復蘇和風險偏好抬升,最終會擴散到成長領域。結合政策預期、兩會前瞻、以及公募基金持倉,低估值和低倉位的成長或許值得關注。如:TMT、醫藥等。當然,低估值、低倉位的銀行、家用電器、石油石化也同樣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