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學習中國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特有的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和一心為民的革命精神和服務品格,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守的信仰和情懷。不斷接受紅色基因熏陶,已經成為習近平的習慣,且每一次他都會有新感受新思考。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時指出:“多來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學習中國”小編發(fā)現(xiàn),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地方,已經接受過十一次紅色基因教育。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在紅軍烈士后代左秀發(fā)家門前,拿起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
2013年四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酒泉:點燃飛天夢的地方
說到酒泉,最有名的就是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這是中國建設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過驕人成績:1970年4月24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顆返回式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遠程彈道導彈在這里飛向太平洋預定領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將三顆衛(wèi)星送上太空;隨后還有第一次為國外衛(wèi)星提供發(fā)射搭載服務、第一艘載人飛船,都從這里順利升空……
2013年2月2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祥地——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向安葬在東風革命烈士陵園的聶榮臻元帥和為我國航天科技事業(yè)獻身的英烈敬獻花籃,向共和國的功臣們表示敬意。習近平參觀了發(fā)射中心歷史展覽館,視察了載人航天發(fā)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表示踏上這片承載著中華民族光榮和夢想的土地感到很高興,祖國和人民為你們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他勉勵大家發(fā)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東風精神”,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報效祖國和人民。
西柏坡: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的美譽。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在河北省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期間,來到西柏坡,參觀了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中央軍委作戰(zhàn)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在著名的九月會議舊址,習近平主持召開了座談會。平山縣縣鄉(xiāng)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暢談了他們對反對“四風”、樹立良好作風的感想,習近平對他們的意見表示肯定。他表示:“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多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添很多正能量。”習近平指出:“毛澤東同志當年在西柏坡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guī)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我們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了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xiàn)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包含著對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深刻認識,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領會‘兩個務必’的深邃思想,始終做到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實事求是、一心為民,繼續(xù)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使我們的黨永遠不變質、我們的紅色江山永遠不變色。”
東湖賓館:這里也有毛澤東故居
毛澤東曾44次下榻武漢東湖賓館,短則十天半月,長則達半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后,除了中南海,這里是他居住時間最長的地方。
2013年7月21日至23日,習近平來到湖北視察。在繁忙的行程中,習近平夜以繼日,特地考察了東湖之濱的毛澤東故居。為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武 漢東湖賓館對毛澤東故居重新布展,在一樓陳列館展出400余幅珍貴的毛主席歷史照片。習近平走進陳列館,首先與負責講解的陳列館館長鄭敏庭親切握手。一幅 1953年毛主席在武漢黃鶴樓下與小商販親切交流的照片,吸引了習近平的目光,他在照片前久久停留。鄭敏庭介紹,當時,毛主席正與小商販說話,結果被市民 們發(fā)現(xiàn)了。大家簇擁過來,要和毛主席握手,毛主席握著群眾的手,與群眾交流互動了兩個多小時。講到這里,鄭敏庭發(fā)自內心地說:“領袖與群眾的水乳深情令人 感動,現(xiàn)在正在深入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真好!”習近平點了點頭。習近平看得認真,問得仔細。“考慮到總書記奔波了一整天,可能比較累,我加 快了講解進度。”鄭敏庭說,“沒想到,當我移步到下一個板塊,總書記仍停留在原地不動,我只好又退回來接著講解。”聽完講解,習近平特意叮囑大家:“今年 是毛主席誕辰120周年,一定要把毛主席故居辦成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特別是在對青少年一代教育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臨沂:王盡美在此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臨沂是革命老區(qū),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沂蒙山區(qū)是山東最早建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地區(qū)之一。早在建黨初期,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王盡美就在沂蒙山區(qū)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里是著名的沂蒙山區(qū)革命根據地,是山東華東黨政軍領導指揮中心,劉少奇、羅榮桓、徐向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zhàn)斗工作。沂蒙人民為奪取革命戰(zhàn)爭勝利,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10多萬優(yōu)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生命。
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期間,來到位于山東臨沂的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并參觀了沂蒙精神展,聽取沂蒙地區(qū)革命戰(zhàn)爭歷史介紹,會見了“沂蒙母親”王換于孫女于愛梅等模范人物。他深情地說:“我一來到這里就想起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誕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英雄兒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的事跡十分感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
2013年2月6日習近平看望空軍某基地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和蘭州軍區(qū)機關官兵
2014年四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蘭考:好干部焦裕祿從這里走來
焦裕祿是習近平專門為之寫書的人,河南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fā)祥地,也是習近平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聯(lián)系點。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一行赴蘭考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他來到基層干部中間,走進人民群眾中間,并再次感受焦裕祿同志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和道德情操。習近平強調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繼續(xù)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2014年3月17日10時許,習近平一下飛機,就直奔蘭考焦裕祿同志紀念館。這是他時隔5年之后,第二次來到這片精神圣地。紀念館就坐落在蘭考縣城北昔日黃河故道的沙丘上。泡桐林立,松柏蒼翠,紀念館正門前的焦裕祿事跡群雕,沐浴在和煦春風和溫暖陽光里。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神情莊重。館里展出的300多幅版面、照片,90多件遺物,生動展示了焦裕祿同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焦裕祿調查“三害”奔走數(shù)千華里的路線圖,下鄉(xiāng)救災時使用過的雨傘雨衣,他穿過的縫有幾十個補丁的被褥……在紀念館里,習近平傾聽著,詢問著,沉思著,深切緬懷這位人民的好公仆、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再次踏上蘭考土地,依然心情很不平靜。剛才,盡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但我還是想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因為這里的每一件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習近平深情地說。焦裕祿對子女要求嚴格,發(fā)現(xiàn)兒子焦國慶看了一場“白戲”后,他親自制定了《干部十不準》。在寫有《干部十不準》的展覽墻前,總書記駐足良久,仔細觀看。習近平感慨地說,“十不準”內容非常有針對性。就拿看白戲這條說,除了規(guī)定一律不準送戲票之外,還強調不能把前10排的票光賣給機關和干部,這就教育領導干部如何針對身邊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具體舉措。在紀念館序廳,看到焦裕祿的五個子女焦躍進、焦守鳳、焦國慶、焦守云、焦守軍等候在那里,習近平快步走上前去,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身體都挺好吧?后代都好吧?現(xiàn)在工作生活都好嗎?”習近平關切地問道。“都很好,謝謝總書記關心!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傳承好父親的精神,把家教家風一代一代地保持傳承下去。”焦守云激動地回答。她還告訴總書記,省里又拍了一部介紹焦裕祿的紀錄片,從蘭考到山東、洛陽,自己跟著攝制組走了一趟父親走過的路。習近平表示,紀錄片也是很好的形式,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置身焦園,睹物思人。習近平動情地說:“5年前我到蘭考參觀了焦裕祿同志事跡展,今天來再次深受感動。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很多東西存在的時間雖然短暫,但這短暫鑄就了永恒。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他雖然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事跡永遠為人們傳頌,他的精神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tǒng)和偉大精神一樣,過去是、現(xiàn)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永遠向他學習。”
新疆軍區(qū)某紅軍師師史館:紅軍精神
2014年4月29日下午,習近平參觀了新疆軍區(qū)某紅軍師師史館。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展示了這支創(chuàng)建于陜甘邊根據地的英雄部隊的戰(zhàn)斗歷程。習近平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爬雪山、過草地、挖野菜、啃樹皮、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紅軍精神是我軍的精神內核。新時期,學習紅軍軍史有助于我軍保持優(yōu)良的革命精神,忠于黨,忠于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做好貢獻。
古田:“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從這里產生
古田是我們黨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的地方,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先后7次來到這里,大力倡導和弘揚古田會議精神。
2014年10月31日習近平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上午9時許,習近平來到田會議會址前,親切接見出席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隨后帶領全體中央軍委委員一起參觀會址。習近平再次仔細觀看了會址各個場所,在一幅幅照片和展板前駐足察看,并不時就有關問題向講解員提問。他來到當年毛澤東作政治報告的廳堂,凝望著廊柱上富有鮮明戰(zhàn)斗性的標語,注視著當年會議代表取暖留下的斑斑炭火印跡,同大家一起回憶先輩們探尋革命道路時篳路藍縷、艱辛奮斗的情景,并向大家介紹他每次來古田參觀的情形和感受。會址北側的毛主席紀念園依山而建,莊重肅穆。習近平神色莊嚴,沿著151級臺階拾階而上,向毛澤東雕像敬獻花籃,親手整理花籃上的緞帶,帶領大家向毛澤東雕像三鞠躬,并瞻仰了毛澤東雕像,深切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在古田會議紀念館里,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不時在一件件文物、一組組數(shù)字前凝神觀看,同大家深入交流,一起重溫黨領導創(chuàng)建新型人民軍隊的崢嶸歲月,強化堅持軍隊政治工作根本原則和制度的意識和責任。他表示,歷史往往在經過時間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他要求大家深入思考我們當初是從哪里出發(fā)的、為什么出發(fā)的,接受思想洗禮,以利于更好前進。午餐時,敖酵?1位部隊基層干部和英模代表圍坐在一起,紅米飯,南瓜湯,大家津津有味吃起了“紅軍飯”。習近平同大家邊吃邊談,回顧老紅軍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歲月。習近平語重心長叮囑大家,青年一代是黨和軍隊的未來和希望,革命事業(yè)靠你們接續(xù)奮斗,優(yōu)良傳統(tǒng)靠你們繼承發(fā)揚。軍隊政治工作要大家一起來做,基層做好工作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要帶頭學傳統(tǒng)、愛傳統(tǒng)、講傳統(tǒng),帶動部隊官兵傳承好紅色基因、保持老紅軍本色。
南京軍區(qū)軍史館:勿忘國恥、奮發(fā)圖強
2014年12月14日,習近平到南京軍區(qū)機關視察。上午9時20分許,習近平來到南京軍區(qū)軍史館。習近平走進軍史館序廳,習近平告誡大家,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要教育官兵勿忘國恥、奮發(fā)圖強,決不讓歷史悲劇重演。軍史館內,一組組大型雕塑,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幅幅圖片史料,生動展示了南京軍區(qū)部隊英勇善戰(zhàn)的光榮歷程和新時期部隊建設的重大成果。習近平對軍區(qū)部隊的歷史十分熟悉,一邊仔細觀看,一邊與大家交流。他叮囑軍區(qū)領導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教育官兵學傳統(tǒng)、愛傳統(tǒng)、講傳統(tǒng),始終保持老紅軍本色。
2014年3月17日下午,在蘭考縣壩頭鄉(xiāng)張莊村85歲的張景枝老人家,總書記一直握著老人的手,親切詢問她的身體狀況、生活情況,并祝她老人家健康長壽。記者杜小偉攝
2015年兩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
延安:革命圣地
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從1936年-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后方。習近平曾在延安梁家河村插隊近7年。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來到陜西考察調研,第一站到的即是1969年1月開始插隊近7年的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習近平深情地說:“7年時間里,梁家河父老鄉(xiāng)親給了我無數(shù)關愛,使我受益終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xiāng)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qū)人民。”在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召開的陜甘寧革命老區(qū)脫貧致富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革命老區(qū)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我們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從哪里走來的,永遠都要從革命的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區(qū)和老區(qū)人民為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我們要永遠珍惜、永遠銘記。”習近平在參觀延安楊家?guī)X黨的七大會址時,動情地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習近平來到銅川照金,向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了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考察了當年紅二十六軍和陜甘邊區(qū)游擊隊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舊址。他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fā)揚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作風。”習近平在西安聽取陜西省工作匯報時強調:“我們黨是一個具有長期奮斗歷史和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黨,也是一個緊跟時代步伐、善于與時俱進的黨。黨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和創(chuàng)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xù)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把抓理想信念貫穿始終,提高辯證思維、系統(tǒng)思維能力,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始終為黨和人民事業(yè)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遵義:黨開始獨立自主的地方
遵義,古稱播州,因遵義會議彪炳史冊。1935年,紅軍在這里轉戰(zhàn)3個多月,演繹了四渡赤水的傳奇。這里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的地方,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地方,是黨獨立自主解決自身重大問題開始的地方。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來到貴州遵義考察,一下飛機就直奔紅軍山烈士陵園,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紀念碑四周的浮雕展現(xiàn)了當年紅軍浴血奮戰(zhàn)的場景。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習近平駐足感嘆:“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碑上“紅軍烈士永垂不朽”8個字是鄧小平同志題寫的,他佇立凝望,聽取介紹。1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遵義會議會址參觀。他走進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住過的房間和遵義會議會議室,在遵義會議參會人員照片前久久凝視,聽取講解。在二樓走廊,紀念館館長指著樓旁一棵枝繁葉茂的槐樹告訴總書記,這棵樹遵義會議時就有了,當年是一棵小槐樹,現(xiàn)在已經長成大槐樹了。習近平微笑著點點頭。習近平來到遵義會議陳列館序廳,走到20位遵義會議參會人員群雕前。在一張張圖片圖表和一個個實物模型、模擬場景前,習近平不時駐足停留,了解有關情況,“烏江渡口還是原貌嗎?”“遵義原來有沒有革命活動?”……看完3分鐘的“四渡赤水”多媒體演示片,習近平說:“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運動戰(zhàn)的典范。”看到習近平,正在參觀的群眾紛紛圍了上來,習近平同大家熱情握手。臨別時,習近平對講解員說:“你講得很好。要給大家好好講,告訴大家我們黨是怎么走過來的。”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春節(jié)前夕赴江西看望干部群眾
2016年剛進入2月就接受一次紅色基因教育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chuàng)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2016年2月2日,習近平前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他沿著109級臺階拾級而上。在開國元勛、犧牲烈士照片墻和烈士英名錄前,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他說:“多來這里看看很有必要,要讓廣大黨員干部知道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接受紅色基因教育。”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由紀念碑、紀念堂、雕塑園、碑林組成。紀念堂設有陳列室、吊唁大廳、忠魂堂。井岡山斗爭時期有4.8萬革命英雄壯烈犧牲,吊唁大廳石碑上鐫刻著15744名烈士的英名;為紀念3萬多無名烈士,大廳內特設了一塊無名碑。習近平還來到茅坪八角樓革命舊址群。八角樓革命舊址群位于茅坪鄉(xiāng)茅坪村,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澤東、經常在此居住和辦公,領導井岡山根據地革命斗爭,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著作。當年毛澤東居住在進深左側第四間樓上,臥室頂有一個斗八藻井,故稱為“八角樓”。這里是他向往的地方:“我們唱過《八角樓的燈光》……”從“楓石”到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址,從毛澤東、朱德住室到士兵委員會舊址,他認真察看,不時提問,了解情況。聽說毛澤東當年住室里的桌、床、凳都是原物,他囑咐一定要保護好。在八角樓革命舊址,習近平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毛秉華以及革命烈士后代等圍爐而坐,向幾位老人家致以新春祝福。習近平說:“偉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井岡山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之作,從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萬里,不忘初心。井岡山革命理想教育要堅持下去,希望你們繼續(xù)作出貢獻。”
偉大的成就來自于長期的拼搏奮斗,偉大的事業(yè)成于繼承和發(fā)展、堅持和開拓。在紀念胡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xù)奮斗、接力探索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需要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中推進。我們要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先輩的新業(yè)績。”紅色基因分布在中華大地上,流淌在中國共產黨人的血脈中。這基因正引領我們擁抱小康、走向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