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新股上市首日1秒破發。
10月27日,新銳股份登陸科創板。該股發行價為62.3元,競價階段以57元開盤,直接低開8.51%,上市首日即告破發。新銳股份成為最近4個交易日里的第5只首日破發的新股。
從上周五到本周三,短短4個交易日,A股已有5只新股遭遇上市首日破發的尷尬,原本期待“大口吃肉”的中簽股民意外“中槍”。
“靠新股回本的日子沒了。”“以后不打新了,風險太大。”新股破發,成為近日股民熱議的話題。
中簽如“中槍” 股民叫苦不迭
10月26日,中科微至首秀科創板,上市首日競價低開遭遇破發。中科微至發行價為每股90.20元,當日開盤價為90元,微跌0.22%,沒想到竟還成了全天最高價。截至收盤,中科微至大跌12.63%,收于78.81元。如果按當日最低價賣出,股民打中一簽(500股)中科微至,就相當于虧損5700元。而以往,不少新股首日一波狂拉暴漲后,股民一簽就有可能賺到超10萬元。
中簽如“中槍”,股民叫苦不迭,說的正是這幾天的新股破發。就在前一交易日,10月25日,創業板新股可孚醫療、科創板新股凱爾達掛牌上市,首日競價也雙雙破發。10月22日,科創板新股中自科技同樣尷尬破發,成為今年首只上市即告破發的新股。
A股股價破發時有發生,但新股上市首日即告破發,而且連續3個交易日頻頻上演,的確罕見。業內普遍認為,一般來說決定新股上市表現的,一方面是新股自身的估值定價水平,另一方面也跟市場環境有關。從近日遭遇破發的新股看,定價總體都偏高,如凱爾達發行價為47.11元,中自科技為70.90元,可孚醫療更是達到93.09元。
分析:發行定價市場化水平提升
除價格偏高外,連續的新股破發,可能還與近期的一項新規有關。9月18日,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同步發布注冊制下發行承銷一系列規則調整,通過完善高價剔除比例、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加強詢價報價行為監管等內容,促進買賣雙方均衡博弈,提升新股發行定價的市場化水平。而在此之前,注冊制下新股定價屢屢被詢價機構抱團壓制,正因為新股發行價較低,才讓“打新神話”得以長時間延續。
“在注冊制環境下,新股發行定價應該是完全市場化的。”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過去由于存在著抱團壓價的現象,導致網下新股詢價定價很低,新股上市第一個交易日幾乎都是大漲,有的甚至能暴漲兩三倍。這表明,網下新股詢價是不合理的,是對新股詢價定價的一種否定。
“新股破發表明,我們對新股發行制度的完善是有效果的。”他認為,新股上市第一個交易日,如果漲幅和跌幅相對較小,就表明二級市場對網下詢價是認可的。
這在成熟市場已有體現。以港股為例,新股上市第一個交易日破發比例一般在15%至20%,新股上市首個交易日股價漲幅超過50%往往非常困難。美股類似,新股上市首個交易日漲幅超50%也很困難,并且其新股首個交易日破發比例一般在20%至30%。
提醒:股民要提高打新風險意識
過去在A股市場,打新一直是穩賺不賠的神話。因此,每逢新股申購都堪稱一場抽獎盛宴。但業內的看法是,打新穩賺不賠,說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是不對稱的和割裂的。換句話說,市場是畸形的。如今,隨著新股破發的頻現,過去靠閉眼打新股就能“躺賺”的好事兒,或許就要結束了。
業內人士認為,新股上市出現一定程度的溢價或折價,都是正常的。新股破發的幅度只要不是太大,不超過50%,也是適度的。在注冊制下,新股破發不僅要常態化,甚至還應該保持一個必要的比例。
董登新認為,A股這一比例至少應保持在10%才是合理的,“只有一定比例的新股破發,才能夠形成一種倒逼機制,把脫軌的網下詢價拉回正常軌道,這有利于網下詢價定價的合理和均衡。”
而從投資者角度來說,新股破發有利于遏制盲目打新、瘋狂炒新等過度投機行為。也就是說,普通股民要提高打新的風險意識,謹慎參與,這同樣也是市場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