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批恒生科技ETF,募集發行和上市都備受市場關注。5月25日,博時、易方達、華夏基金旗下3只恒生科技ETF率先上市。此前,首批7只恒生科技ETF產品于5月11日至5月14日密集發行。
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回調,港股科技股的估值已經得到很好地修復,目前估值已處在合理水平,具有較強的底部回升潛力。此外,中概股的大批回歸已成為大趨勢,港股市場有望迎來大批高質量科技龍頭公司登陸,港股科技股反彈行情可期。
5只恒生科技ETF本周上市
截至5月25日,首批7只恒生科技ETF產品中,有6只已經成立。其中,博時、易方達、華夏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于5月25日上市,而大成、華安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將于5月27日上市。
由于春節后,恒生科技指數一直處于震蕩下跌趨勢。市場情緒或受此影響,首批恒生科技ETF的募集并不火熱,只有3只基金的募集規模超過了十億元。其中,華夏恒生科技ETF最新規模14.56億元,也是近期發行的多只跟蹤同指數產品中規模最大的。易方達恒生科技ETF最新規模12億元。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指數ETF于5月24日成立,最新規模11.72億元。
而華安、大成、博時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募集規模均未達到5億元,分別為4.55億元、3.93億元和3.12億元。
目前成立的這6只基金是首批追蹤恒生科技指數的內地基金產品。恒生科技指數被稱為“東方納斯達克”,于2020年7月27日發布,推出不滿一年,納入阿里巴巴、美團、小米、中芯國際等大市值科技企業股票。恒生科技指數涵蓋了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行業包含資訊科技、醫療保健、非必需消費業、工業和金融業。
反彈行情可期
5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數上漲1.62%,近5個交易日上漲3.95%。恒生指數成分股集體走高,31只成分股中有27只實現正收益。其中,金蝶國際上漲9.55%,位列成分股漲幅第一名。微盟集團和明源云上漲均超過5%,分別位列第二、三名。
但是,也有4只成分股下跌,其中快手-W跌幅最大,達到11.46%。另外三只成分股下跌均不足1%。
(2021年5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表現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雖然春節過后,恒生科技指數走出震蕩下跌行情,但是截至5月25日,今年以來仍有10只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漲幅超過10%,5只成分股漲幅超過20%。
其中,同程藝龍、閱文集團和聯想集團位列漲幅榜前三名,漲幅分別為37%、33.85%和28.28%。
但是,也有的成分股表現較差,新東方在線、快手-W和祖龍娛樂三只股票的跌幅均超過30%,其中新東方在線跌幅達到55.99%。
(2021年1月1日-5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表現,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回調,港股科技股的高估值已經在慢慢消化,目前估值處在合理水平,具有較強的底部回升潛力。
“恒生科技指數自2020年以來的TTM市盈率走勢,在春節后指數估值達到最高約100倍市盈率,之后估值隨市場下行而出現大幅回落。截至2021年5月14日,市盈率為54.4倍,接近2020年平均水平,安全邊際明顯提高。”華西證券研報指出。
“優質的科技股和新消費、新經濟的巨頭在港股上市或者是二次回歸之后,整體的投資價值會比之前在美股要更加良好,屬于非常稀缺的投資標的,也會帶動港股吸引力的提升,因此如果在估值合理的情況下,這些標的會是非常好的投資品種,也具有長期投資的價值。”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市場調整到位之后,港股消費股龍頭估值得到很好的修復。此外,中概股的大批回歸已成為大趨勢,港股市場有望迎來大批高質量科技龍頭公司登陸,港股科技股反彈行情可期。
乾明資管基金經理白易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A股在5月25日反轉行情之后,港股也會隨之反彈。但港股科技股的投資機會在龍頭和業績優質的低估值上,所以在選擇標的的時候非常重要。針對低估值和龍頭的科技股目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加倉機會。未來半年反彈的概率極大。隨著市場調整到位之后,港股消費股龍頭估值得到很好的修復,此時可以是一個加倉的節點,另外港股軍工和科技股龍頭都值得長期投資。除此之外,對保險和券商給予一定的看多機會。
“中概股的大批回歸已成為大趨勢,港股市場有望迎來大批高質量科技龍頭公司登陸,恒生科技指數和港股科技股無疑將明確收益。港股科技股很可能將維持反彈態勢,甚至轉強走出獨立行情,港股的反彈行情可期。其次,中國宏觀經濟平穩,十四五規劃落地將催生制造業新機會,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盈利有望持續超預期。經過前期調整后,港股中業績高增長且性價比合適的新經濟龍頭已經凸顯出配置價值,如較高性價比的互聯網龍頭、醫美和潮文化等新興消費、物業、醫藥、品牌紡織服裝、教育等公司。” 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