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義翹神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義翹科技”)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創業板過會。此次義翹科技預計將募集9億資金用于全球網絡營銷建設項目、生物試劑研發中心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據《每日財報》了解,義翹科技是一家從事生物試劑研發、生產、銷售并提供技術服務的生物科技公司。經營范圍主要包括生物技術研發、生產生物制品、重組蛋白、抗體的開發和生物分析檢測等服務。
受新冠疫情影響,義翹科技開發出的一系列新冠相關蛋白、抗體等試劑大受歡迎,但據義翹科技的招股書來看,其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尤其是關聯交易或涉利益輸送、實控人左手倒右手等問題。
研發投入低,受新冠影響大
從2017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義翹科技的應收分別為1.01億元、1.39億元、1.81億元、1.11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1308.78萬元、3635.35萬元、3641.09萬元、6414.27萬元,營收和利潤均呈上漲態勢。
據了解在2020年一季度,義翹科技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研發出了多種相關產品。由此義翹科技新冠病毒相關生物試劑產品市場需求量增加,業績增長顯著,也讓凈資產、凈利潤、營業收入等財務指標得到了大幅增長。
從地域劃分來看,在報告期內義翹科技在境外的主營業務收入已經分別占到了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46.89%、48.03%、52.47%和 76.23%,受新冠“紅利”的影響不言而喻。
但其研發費用卻在逐年下滑。從2017年到2019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2219.20萬元、2236.65萬元、2327.99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是21.89%、16.06%、12.87%。
作為一家生物科技企業,研發投入本就是核心,而義翹科技卻在營收和利潤雙增長的情況下逐年降低其研發費用,將來對于其整體的市場核心競爭力難免有不利影響。
其次就是新冠疫情已經趨于穩定,義翹科技此前業績主要受新冠的影響比較大,后續是否還能夠保持如此之高的業績增速也讓人懷疑。
應收賬款逐年增高,關聯公司位列其中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義翹科技在2017年到2020年9月30日,其應收賬款的金額分別為1756.90萬元、2800.54萬元、4574.72萬元和34762.80 萬元,占各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6.38%、42.89%、39.12%和36.28%。
其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5.48、5.80、4.64、6.88,逐年增高的應收賬款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其壞賬會更大,一旦發生數額巨大的壞賬則很有可能會對正常的經營產生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7年到2019年12月30日為止,其應收賬款前五名的客戶名單中都出現了神州細胞工程。其中在2018年和2019年神州細胞工程位列應收賬款客戶榜首,其金額占應收賬款余額的比例分別達27.99%、24.83%,計提的壞賬準備分別是41.30萬元、59.06萬元。
但其實神州細胞工程和義翹科技一樣都是謝良志旗下的企業。股權穿透可知,謝良志以直接持有2.8292%股權和間接持有67.22%股權的方式對義翹科技擁有實控權,同時也是北京神州細胞(神州細胞工程為旗下子公司)的實控人。
作為同一實控人旗下的兩家企業,為什么壞賬準備會如此之高?神州細胞是一家已經上市的生物藥研發企業,不過據業績披露來看,神州細胞目前處于巨額虧損的狀態,雖然并未披露神州細胞工程的業績,但從母公司和義翹科技計提的壞賬情況來看其狀況或許也并不夠好。
神州細胞成立于2002年,而義翹科技成立于2016年,如今的業績可謂是大相徑庭。在明知道財務不樂觀的情況下為什么義翹科技還愿意“賒賬”?僅僅是因為兩家公司為同一實控人嗎?
交易透明性受質疑,關聯交易或涉利益輸送
除業務方向相近,實控人相同外,義翹科技和神州細胞的聯系其實還不僅如此。在報告期內,神州細胞向義翹科技主要采購內容為試劑、技術服務,其中2017年到2018月份采購試劑金額分別為1020.64萬元、1261.97萬元;采購技術服務金額為890.64萬元、1001.93萬元。
早在神州細胞上市時,在北京神州細胞生物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回復科創板三輪問詢中也提到了獨立性的問題,神州細胞認為義翹科技向神州細胞提供的生物試劑和相關技術服務是具有可替代性的。
但如果采用其他非關聯方交易,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1-9月,公司采購成本分別增加1781.57~2839.96萬元、2188.95~3448.64萬元及1226.95~1973.58萬元。
和當前神州細胞向義翹科技采購的金額相比偏高,這也意味著義翹科技可能存在“低價”向神州細胞供貨的情況。而這種利益輸送之間的聯系明顯會損害其他投資者的權益。
這家因新冠疫情而業績飆漲的企業,在失去了此次“紅利”之后其業績增長態勢又會保持多久呢?與關聯方利益輸送的情況又是否會持續下去呢?這一切都讓市場對于此次義翹科技能否成功上市而頗為關注。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