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統計數據發現,有一些基金在參與網下打新中存在違規現象,即它們往往以遠超自身規模的資金參與新股申報以求獲配更多新股。而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32條的規定,基金資產參與股票發行申購,不得出現單只基金所申報的金額超過該基金的總資產,單只基金所申報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擬發行股票公司本次發行股票的總量的情形。無疑,一些基金明顯違規了。
例如在江蘇銀行股票發行中,有多只基金以6.27元的價格頂格申購了8.08億股,折合資金50.66億元,但其中3只基金年中規模遠遠不達標。其中財通基金旗下基金產品占到3只,財通價值動量、財通成長優選、財通多策略精選6月底基金資產規模分別僅為8.89億元、9.36億元和28.12億元,財通價值動量和財通成長優選的規模超標比例分別達到驚人的470%和441%。
有基金經理指出,由于江蘇銀行是在8月份IPO上市,是否存在2個月時間基金出現大規模流入,在這一點上不好說,但這一情況或許也只適合個別基金,一些基金三季度以來出現資金流入是完全可能的,但如果這些基金規模變化不大,就面臨違規打新的風險。
記者隨后又翻開近期發行的幾只大盤股,由于大盤股IPO的規模一向較大,基金在參與打新時更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建信基金也有個別產品申報新股規模超過自身資產規模。在貴陽銀行的IPO中,年中資產規模僅5.7億元的建信優勢動力頂格申報了29.72億元,規模偏離度高達421%。
此外,建信旗下建信穩健回報、建信回報、建信鑫安回報和建信鑫豐回報則均在三角輪胎的IPO中頂格申報30.9億元,但四只基金年中資產規模則分別僅為12.91億元、13.26億元、15.64億元和21.05億元,前三只基金打新超標規模均在1倍左右。
滬上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合規部門人士表示,本質上來看這樣的行為確實違反了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的規定,而市場參與打新的數百只基金中,僅有個別基金出現問題,多半原因出在基金公司風控上,畢竟這樣的行為如果合規部門注意到的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上述基金經理也指出,按道理來說風控部門應該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托管行和主承銷商也會注意到這一問題,“基金打新資金最大的利用效率也僅為100%,絕不可能超過”。但以上基金出現涉嫌打新違規的情形,暴露出部分基金公司合規意識和風控機制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