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A股表面上偏弱震蕩而乏善可陳,然而幾度利空襲來最終有驚無險,顯示出了市場已經建立了較強的支撐力,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筑底意味。短期而言,市場正處于利空出盡而利好朦朧預期的階段,有利于選股型選手挖掘結構性機會。
兩大考驗利空出盡
在剛剛過去的6月里,A股市場經受了兩次大的考驗,而且無論是A股未納入MSCI指數還是英國公投脫歐,都遠遠超出了市場此前的預期,盤面上也受到了沖擊。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兩次“黑天鵝”式沖擊都只是造成了單日巨幅震蕩,之后市場緩步向上,表現出較強的支撐和韌性。而且,6月份的交易量明顯優于5月份,顯示市場投資者的參與積極性在提高。
“A股未納入MSCI指數”對市場的影響其實更多體現在心理層面。稍早前市場預期A股入MSCI,更多是為尋求做多的一個信心支持。畢竟,A股即便順利納入MSCI,要發生實質性的國際指數基金資金流入也要等到2017年年中,并不會立竿見影地出現大量海外資金充當“解放軍”的情況。反之,納入失敗也并不改變A股本身的基本面因素和市場格局,不會在根本上影響市場的資金狀況,更多的只是作用于市場短期情緒。
“英國公投脫歐”對于金融市場的影響比較大,公投后的外盤走勢是有點超預期的。原因在于英國脫歐后的經濟和金融還是會受到潛在的負面影響甚至沖擊,然而英國股市卻在大跌兩日之后強勢反彈并創出小新高。
如何理解這一超預期的走勢?是英鎊大幅貶值后的相對競爭優勢預期,抑或是全市場一致認為英國脫歐后的各國決策審慎性加強甚至更激進?從德法等股市的近似走勢,我們認為后者的解釋更存在合理性。
基于公投之后這一段時間來的市場表現,如果外盤的市場邏輯在未來一段時間不發生重大改變,英國脫歐事件對A股的影響短期可以認定為基本消失。反之,則需要對市場邏輯進行重新評估。中長期而言英國如果脫歐成功,其深遠影響會波及到A股市場,不過可能缺乏顯性沖擊,而體現在其他相對隱性的方面。
傳統板塊或成下階段重點
A股市場素來看重預期,市場短期正處在利空出盡而利好朦朧預期的階段。英國公投脫歐后,美聯儲年內加息可能性已大幅度降低,甚至降息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全球金融市場對繼續量化寬松的預期再次升溫。
國內經濟依舊疲弱,6月份PMI環比下降至50,站上榮枯線分界線,尤其民間投資大幅度下行是市場需求不旺、經濟缺乏活力的重要表現和擔憂焦點。但是政策對經濟托底的慣性仍在,這也將提升當前市場對再次降準甚至降息的預期,雖然預期仍然不高。
總體而言,A股市場短期比較適合挖掘結構性機會。若有一定的利好兌現,很可能進一步提振投資者的信心,行情則將顯著性呈現展開。
前期市場的結構性機會挖掘點更多在于中小創為代表的成長股,成長股作為經濟轉型的自然趨勢,會是持續的資金聚集點。不過,在一定的階段內,也不排除市場結構分化有所逆轉。比如說,供給側改革和國企改革兩大主題近期的新動向值得關注。
G20峰會將于9月份在杭州召開,臨近區域的部分重工業產能在此期間或提前檢修關閉,再聯系到近期部分省份的一把手更換及權威人士強調的供給側改革攻堅年,可預見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可能加大。同時,寶鋼武鋼于近期宣布重組,結合最新國企改革座談會上的指示精神,后續可能再次掀起國企改革小風潮。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上漲,令市場投資者再次關注資源品周期股。若供給側改革繼續攻堅落實,對供需結構乃至資源品價格形成邊際上的正面支持,不排除資源品行業出現超預期的行情。若再能配合陸續出現更多的國企改革重組事件,尤其是出現市場認可的國企改革方案,傳統板塊有望再次成為市場行情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