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一度依賴富士康新蘋果棄用致盈利下滑
招股書顯示,廣信材料是一家從事電子產品專用油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化工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印制電路板、電子產品精密加工、LED照明等領域。廣信材料在所處行業始終維持著較高的市場份額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報告期內(即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下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463.45萬元、26968.71萬元、26847.03萬元及11972.9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信材料的主要客戶包括富士康、依頓電子、博敏電子等行業知名企業,其中富士康作為美國蘋果公司電子產品的代工企業,具體業務包括iPhone系列手機的模具加工等。報告期內,富士康通過其旗下企業、采購平臺及供應商向廣信材料采購了精密加工保護油墨,主要用于iPhone系列手機(包括iPhone4、iPhone4S、iPhone5、iPhone5S等)的精密制造。
根據廣信材料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向富士康旗下企業、采購平臺及供應商銷售的專用油墨的銷售額分別為3589.60萬元、7251.77萬元、4339.31萬元和966.02萬元,占其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4.67%、26.89%、16.16%和8.07%。由此可見,廣信材料營業收入曾過度依賴和受制于富士康這一單一客戶,而近兩年多來向富士康銷售的收入呈明顯下滑態勢。
為什么明顯下滑?廣信股份招股書坦言,2014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富士康代工的新一代iPhone手機的制造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等原因,公司研發的新一代金屬材料精密加工保護油墨未應用于新一代iPhone手機(iPhone6及iPhone6Plus)的生產制造,導致公司金屬材料精密加工保護油墨的產銷受到較大影響,也導致了2014下半年以來公司的總體盈利有所下滑。
廣信材料也認為,如果公司無法繼續獲得iPhone手機專用油墨的相關訂單,將對公司特種功能性油墨的需求帶來較大的沖擊,公司的業績亦將面臨較大幅度下滑的風險。
記者通讀廣信材料招股書發現,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為3779.35萬元、4883.04萬元、4016.48萬元和2078.14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分別為3781.88萬元、4808.53萬元、3894.26萬元和1991.84萬元。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廣信材料凈利潤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應收賬款大于營業收入銷售單價呈下滑態勢
記者注意到,廣信材料報告期內各期末應收賬款余額較大,其中2015年6月末的應收賬款竟然超過當期營業收入。此外,最近兩年其毛利率也呈下滑態勢。
廣信材料招股書顯示,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和2015年6月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0290.08萬元、14555.67萬元、13514.45萬元和12436.13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高達42.06%、53.97%、50.34%和103.87%。
廣信材料對此解釋稱,由于專用油墨行業普遍采用賒銷,因此在報告期內應收賬款帶來的資金壓力對公司的經營規模和銷售收入的增長帶來了一定負面影響,如果未來公司出現主要客戶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情況而發生壞賬,將對公司業績和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此外,隨著業務的不斷增長,在信用政策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未來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不過,廣信材料招股書并沒有對2015年6月末應收賬款激增且超過當期營業收入的原因進行解釋。此外,廣信材料報告期內應收款周轉率分別為2.05次、1.85次、1.76次及0.80次,應收賬款周轉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對此,廣信材料解釋稱,由于報告期內銷售規模擴大等原因,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逐年下降,但公司應收賬款處于合理水平,應收款管理良好,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變動符合公司的實際情況。
但廣信材料顯然對此信心不足,在其招股書中坦承: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銷售回款速度對公司資金管理帶來的影響也愈來愈大。如果發生由于外部原因導致銷售回款不及時等情況發生,公司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公司的生產運營也將受到一定影響。
鑒于此,廣信材料報告期內計提了一定金額的壞賬準備。截至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廣信材料壞賬準備計提金額分別為814.73萬元、1132.84萬元、1346.19萬元及1387.55萬元。其中,報告期各期末還對預計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分別單獨全額計提了157.10萬元、138.38萬元、99.64萬元及128.03萬元的壞賬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廣信材料三類主要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近年來呈現出了下滑的態勢。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液態感光固化油墨的單價分別為42.39元/千克、40.16元/千克和39.04元/千克,紫外光固化油墨的單價分別為50.44元/千克、48.46元/千克和41.88元/千克,熱固化油墨的單價分別為47.00元/千克、46.63元/千克和45.88元/千克,所有產品平均銷售單價均呈下滑態勢。
證監會連發41條疑問招股書自揭22條風險
1月22日,證監會網站公開了該會發行監管部審核員針對廣信材料的反饋意見,一共提出了41條問題,字數接近1萬字,涵蓋了規范性、信息披露等三大類問題,并要求廣信材料保薦人在30日內提供書面回復。
記者注意到,證監會發出的41條疑問中部分問題較為尖銳,如廣信材料曾由外商投資企業變更為內資企業,而其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限不滿十年,涉及已優惠的稅收追繳問題。此外,證件會還重點關注了毛利率變動及銷售模式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作為重污染行業的具體排污情況等。
而廣信材料在其招股書中也主動揭示了22條風險。記者仔細分析這些風險發現,其中既有如凈資產收益率下降風險、募投項目實施風險等常規的風險,又提及了“新興領域專用油墨毛利率下降導致業績下滑的風險”、“新產品開發未達預期目標的風險”等獨有的風險,其中“原材料價格上升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沖擊的風險”、“依賴單一客戶導致產品需求不確定性的風險”等多數風險與其業績增長、經營發展等成長性有一定關聯。
針對如此之多的風險揭示,廣信材料保薦機構江海證券仍然認為,發行人已在招股說明書中進行了充分的風險提示,發行人主營業務突出,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核心競爭優勢明顯,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媒體記者將廣信材料相關問題整理成書面采訪提綱并發至其公開郵箱,但截至發稿時未有回復。針對廣信材料存在的問題,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