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低的中簽率下,部分投資者產生了“打新基金是否仍有存在的必要”的疑惑,也有基金經理發出了“蚊子也是肉”的哀鳴。《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官方微博微信:證券日報微基金)記者統計發現,1月份打新基金業績分化嚴重,而興業聚利、光大欣鑫A、銀華匯利等3只逆市上漲的基金有遭大額贖回的嫌疑。近日,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發聲認為:“對于那些打新基金,無論轉型與否,仍然需要暫時考慮整體回避,直至行業內能夠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發展方向、方式”。
三成打新基金1月份跌幅超滬指 3只逆市漲超10%疑遭大額贖回
某上海“打新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打新基金一直處于較為灰色的地帶,雖然涉股基金均可能有一定的打新策略,但基金公司并不能以“打新基金”對基金進行宣傳。《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統計歷史打新數量較高的數據,發現2016年1月份,部分打新基金,收益的確不甚理想。
據數據顯示,目前,獲配新股數量超過200只的基金共41只,可以確定這些基金有較為持續的打新策略。1月份,上述41只基金平均跌幅為11.81%,同期上證綜指下跌了22.59%,跑贏大盤。但事實上,這41只基金業績分化嚴重,其中,14只基金跌幅超過22.59%,占比超過三成。歷史獲配新股指數合計達272只的富國天博基金,1月份跌幅為30.43%。此外,東方龍、華夏優勢等多只獲配新股只數合計超過200只,1月份凈值跌幅均超過25個百分點。
收益分化說明收益較好?1月份共3只打新基金逆市上漲超過10%,銀華匯利歷史獲配新股48只,1月份逆市上漲12.12%,光大保德信欣鑫A歷史獲配新股23只,1月份上漲11.00%。興業聚利歷史獲配新股66只,1月份上漲10.69%。但業內人士認為,部分打新基金1月份逆市上漲,或與大額贖回有關。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部分打新基金一個月內凈值漲幅超10%或因遭到巨額贖回,或導致打新占比增加。也有基金經理表示,目前打新基金整體表現較弱,大多凈值呈下跌趨勢。一般打新基金市值維持在3000萬左右,這就導致不少打新基金的股票倉位較重,在近一個月的市場波動中也損失慘重。能達到10%以上的收益率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遭到巨額贖回。
基金分析師:蚊子肉給公募基金抹黑
對于打新基金在股市寬幅波動中的窘況,濟安金信副總經理、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以前,對于打新基金的判斷標準之一,業績比較基準,即絕對收益類基準。去年上半年,有很多這樣子的新基金發行。下半年,戛然而止。
王群航以華融新銳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舉例,指出,近日該基金發布公告,把絕對收益基準修改為相對收益基準,并且是當前較為流行的那種類型基準:股票方面是滬深300指數,權重是50%。該基金去年4月15日成立時的規模為10.1億元。截至2015年年底,僅剩2.84億份、2.82億元,小虧。2015年年底,該基金的股票投資倉位是83.66%,其中有半數的股票投資押在金融股上,占比為41.53%。今年以來,其凈值表現大家可以估測出來。
王群航在其微信公共號發布的文章中稱:“現在,新股的中簽率已經快速降到萬二左右了,或許,未來還有下跌的空間。無論如何,打新基金僅僅靠這么一丁丁點“蚊子肉”來填充收益,只能夠繼續給公募基金這種專業化的資產管理機構抹黑。由于種種原因,打新基金一直就是一個沒有名份的灰色地帶,未來將會如何發展,不知道。名稱和策略中的“靈活配置”四個字,給了他們非常大、非常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其管理者因此也是各色人等均有。
對此,王群航認為,對于那些打新基金,無論轉型與否,仍然需要暫時考慮整體回避,直至行業內能夠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發展方向、方式。”(.證.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