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購不再凍結資金,巨額資金打新現象不復存在,新股發行將不會再對市場資金面產生大的沖擊。
投資者期待已久的“先搖號后繳款”的申購日終于來臨,市場打新熱情進一步被激發。按照滬深交易所的發行安排,本周的5個交易日里,每天均有一只新股供投資者申購。分析人士稱,由于新規取消了預繳款,無需再凍結巨額打新資金,這將大幅降低新股申購對大盤資金面的影響。
而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背后,是A股市場化的推進。在A股20余年的歷史上,僅是新股發行制度就進行過大大小小10余次改革,有時查漏補缺,有時徹底顛覆。伴隨著股指的漲漲跌跌,新股發行亦時而暫停??梢哉f,監管層一直走在探索新股發行市場化機制的路上。
“全民打新”下中簽率驟降
2016年的第一批新股申購已于1月22日開始。這是今年1月1日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新規施行后,首批適用新規發行的公司。與之前的制度相比,本次新股申購最大的區別是取消了2006年以來開始實施的打新需凍結資金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后再進行繳款。
記者注意到,最近很多以前不曾打新的股民都在咨詢新股申購操作,大有“全民打新”的趨向。預繳款制度的取消將給有一定市值的投資者帶來“抽獎式”的新股申購體驗。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新規下投資者打新的成本幾乎為零,而目前新股上市的溢價率動輒達到500%,即使中簽率低至萬分之二,仍然難以阻擋投資者的熱情。
更令投資者興奮的是,按照發行安排,本周每個交易日均有新股供投資者申購。1月25日,蘇州設計領銜開啟了A股的“打新周”。數據顯示,蘇州設計發行價格為20.91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約為22.98倍,而其所處行業的市盈率約為54.57倍,相比之下估值偏低。在完成申購之后,蘇州設計將在1月27日公布中簽結果,而中簽的投資者也必須在當日完成繳款。此外,海順新材、東方時尚、南方傳媒以及鷺燕醫藥也將依次供投資者申購。
不過,新的打新模式也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那就是中簽率的驟降。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按照網上發行日期計算,A股共計完成了220宗IPO,平均網上中簽率為0.49%,平均認購倍數為270.15倍。而作為實施新發行辦法后的首只新股,高瀾股份的網上中簽率僅為萬分之二左右,超額認購4334倍。蘇州設計中簽率同樣為萬分之二,超額認購4353倍。
巨額資金凍結成為歷史
新股發行細則生變,投資者最為關心的除了能否中簽外,還關心新股發行對市場運行會產生哪些影響。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2016年首批新股給市場帶來的影響將和過去截然不同,此前每逢新股申購期間A股面臨的“抽血效應”也將不復存在,相對應的二級市場波動將大幅降低。
1月19日,證監會宣布按法定程序核準了7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同時,證監會還表示,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后,新股申購不再有凍結資金,巨額資金打新現象將不復存在,新股發行不會對市場資金面產生大的沖擊。
“由于不需要繳款,即不需要凍結大量打新資金,同時節奏上每日只安排一家發行,預期本輪發行對市場影響極小?!眹抛C券表示,從已有的券商定價情況來看,并沒有突破23倍市盈率的上限,表明新股發行的窗口指導依然存在。此外,本輪新股中有3家發行股數少于2000萬股,按照新規由券商直接定價發行,全部配售給網上。
“此前新股發行對于二級市場是利空,現在反而屬于利好?!痹谀乘侥既耸靠磥?受打新賺錢效應的吸引,會有更多的資金主動增持A股股票,增加市值以提高新股中簽概率。
不過,盲目增加市值去打新將存在一定的風險?!皩τ谕顿Y者而言,為了打新而專門購買市值或者增加市值,不一定劃算。很有可能因為購買標的的波動,而導致市值出現縮水,進而沖抵打新收益。”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指出。同樣,有券商分析師也認為,目前A股仍處于探底狀態,不排除個股仍然存在繼續下探的風險。
政策呵護為IPO創造良好條件
反觀A股自今年初以來頗為低迷的表現,市場不禁要擔心,A股今后能夠承受住IPO融資帶來的沖擊嗎?事實上,若回顧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歷程,不難發現監管層一直在探索如何緩解新股發行給市場帶來的沖擊。分析人士稱,在管理層恰當控制IPO融資規模及采取其它合理干預措施的基礎上,新股發行節奏即便適當提速,也不會對目前的市場造成沖擊,甚至有可能與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從融資總量和單位融資量來看,新股融資金額并不算高。來自西南證券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5年間,滬深兩市共發行新股348家,全部融資金額為2200多億元,在除去巨型或大型IPO后,在過去兩年,上市新股的平均融資額只有4.8億元。相比之下,僅去年3至6月間,大股東在二級市場直接減持金額接近4000億元,約為兩年IPO融資金額的2倍。“可見,大股東在二級市場的直接減持而非新股發行,才是對去年市場構成重大沖擊的主要因素?!蔽髂献C券分析師朱斌稱。
事實上,管理層目前推出的大股東二級市場減持限制措施將有效呵護市場,為新股發行創造良好條件。此外,從管理層干預角度來看,控制單個IPO的融資規模是新股順利上市的保障。
進一步來看,如果能夠控制好IPO節奏,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正反饋效應。新股上市為市場帶來更多新的投資標的,受到市場追捧后出現賺錢效應,從而吸引場外的增量資金入市,使得新股發行與市場上行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這也有利于抑制A股市場存在的爆炒新股和垃圾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