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規下首批新股發行,監管層控制節奏,對市場沖擊有限
1、以市值配售、取消預繳款,對市場沖擊有限。一方面,保留市值配售規則,避免投資者為申新而持有市值、減小打新前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另一方面,新股發行新規取消了申購預繳款,對市場資金面影響降低。
2、設置棄購懲罰規則,避免無效申購降低中簽率。一年內放棄認購3次,將被限制申購。在新股發行常規化、取消預繳款制度降低申新門檻情況下,該棄購懲罰具有一定的威懾力。
3、在創業板上市的3家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少于2000萬股,實施直接定價、網上發行。
4、控制發行節奏,同一發行日安排一家,春節前剩余交易日平均2天一只新股的節奏,對市場資金的影響較為有限。
二、2016年新股發行前緩后穩,全年IPO預計350家左右
1、市場進入修復期,近期新股發行節奏緩慢。一方面,由于部分排隊企業需要更新或補充財務數據;另一方面,在出臺大股東減持新規、暫停熔斷機制等制度調整后,市場有望進入修復期。為避免新股帶來較大的市場沖擊,近期新股發行的速度將有所控制。
2、伴隨注冊制實施,IPO發行速度將平穩提升。由于審批程序的簡化和上市門檻的降低,預計伴隨注冊制的推行,IPO發行速度將有所提升。
3、改革加速IPO發行,貢獻券商投行收入約120億。2016年,多項改革的推進,包括注冊制的實施及戰略新興產業板的推出,以及國有企業改革,均將加速IPO發行。假設當前排隊IPO公司將在兩年內完成發行上市,有望貢獻約120億的券商投行收入。
風險提示:大盤下行;注冊制推進不達預期;政策監管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