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滬指盤中一度跌至2949.29點,還差100點就將觸及2850點“股災底”。這底守得住嗎?誰來拯救A股?
在這樣的情況下,證監會真的再度出手拯救A股了。1月31日晚間,證監會針對市場對注冊制的擔憂進行了非常“明顯”的表態。
注冊制“不會一步到位”
13日晚間,證監會突然在官網發布“答記者問”。其表態可概括為4點:第一,3月1日是指全國人大授權決定兩年施行期限的起算點,并不是注冊制改革正式啟動的起算點,改革實施的具體時間將在完成有關制度規則后另行提前公告;第二,目前,證監會相關規章規則的起草工作正有序進行,待各方面條件成熟后,將按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第三,注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第四,對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
記者注意到,以往證監會發布最新消息,往往首發選擇官方微博或微信,而這一次,首發選擇在官網上發布。有分析人士戲言:這可見證監會救市之心急切,特別希望網絡媒體迅速傳播——因為消息首發于網站,而且發布的是文字而非圖片格式的信息,更便于各大媒體網編“復制”、粘貼”。“
其實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一直擔憂注冊制實施造成A股大擴容,導致“供過于求”,從而引發A股短期急跌。證監會顯然明白各方的擔憂,1月8日證監會就已對注冊制是否實施表過態。
分析人士認為,1月13日證監會的4點表態與1月8日的表態對比,其實并無太大差異,甚至有些文字都基本相同。但是為了應對股市大跌現狀,證監會更為明確地表示:注冊制不會一步到位,還表示對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分析人士認為,這或意味著短期內注冊制不會推出。
交易所公示大股東減持
與此同時,滬深交易所在13日晚間發文表示,高度關注大股東減持及大宗交易情況,并公布了近期市場上大宗減持的具體數據。
上證所表示:自大股東減持新規發布以來,上交所對大股東減持行為予以高度關注。據統計,1月11日至13日,僅有2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的數量和金額均不大。通過大宗交易買入的3名投資者中,僅有1名少量賣出,對二級市場股價沒有產生影響。
深交所則稱:自大股東減持新規發布以來,據統計,1月11日至12日,僅有5名持股5%以上的股東通過大宗交易系統進行了減持,減持股份的數量和金額均不大。此外,該所大宗交易數據顯示,1月11日至13日,該所大宗交易股份數量和金額較去年同期及去年平均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滬股通恢復凈流入
資金面也有好消息。
記者注意到,雖然滬指大跌,但滬股通出現2億元資金凈流入。與此同時,港股通資金凈流入11.77億元,雖然連續4天凈流入保持在兩位數的水平,但13日凈流入額系4天以來最低值。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之前滬港通資金動向與滬指的關聯看,滬港通指標確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3日滬股通資金凈流入,或預示短線將有所反彈,至少指數可以“喘口氣”了,但仍不要急于樂觀。
12日晚間,有媒體曾發布《A股明天怎么走?取決于這兩大因素!》一文,其中明確指出,股東集體走大宗交易通道減持是影響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從13日情況看,暫無上市公司公告其股東將繼續走大宗交易通道減持。
估值趨于合理
回顧本輪大跌,人民幣持續快速貶值無疑是重要誘發因素,其帶來的資本外流預期和風險偏好下降對估值仍顯偏高的A股有致命打擊。
記者統計Wind數據發現,1月11日(本周一)~ 13日(本周三),從板塊表現看,資金凈流出最多的前5名(以申萬一級行業為準)依次是:醫藥生物、化工、計算機、房地產和機械設備。換言之,本周下跌中,標準的“防空洞”板塊醫藥生物反而成了資金拋售最猛烈的板塊。與此同時,行業板塊全線凈流出,無一凈流入板塊。
跌到當前這個地步,A股的估值還貴嗎?
在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看來,當前A股逐步調整到位,估值趨于合理。任澤平認為,未來隨著A股逐步調整到位、泡沫去化進入尾聲,推動資本市場改革迎來重要機遇和時間窗口。快牛快熊均不利于資本市場改革的推動,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隨著A股逐步調整到位、泡沫去化進入尾聲,市場正逐步進入正常狀態,估值趨于合理,投資者趨于理性,這為資本市場改革迎來重要機遇和時間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