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可能將上演首輪淘汰賽。
“一批好企業會轉投戰略新興板,更多企業希望能擠上新三板創新層,兩者至少需要拿下一個,不然留在這個市場恐怕也收獲不多。”上海某新三板公司董秘楊霆表示。
增持動作迅速增加
2015年11月25日以來,新三板市場增持公告迅速增加,顯示出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管對企業進一步發展,特別是挺進創新層的決心。
股轉系統公開數據顯示,分層征求意見稿發布以來,共有41家企業公布增持公告,這一數字超過去年年中成交低迷股價連續下挫時期,顯示出更強的目的性。
回顧增持行動的初始目的,首嘗螃蟹的企業一開始主要為應對2015年流動性低迷的市場表現。在2015年6月前,宣布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增持的企業屈指可數,這一動作在2015年7月開始迅速增加。
楊霆表示,“在7月份市場最低迷時候進場的投資者,現在基本都有一倍以上收益。”
去年6月以來,盡管經歷數輪政策變更及救市政策,上證指數最終依然回歸到3000點以下;而從新三板做市指數來看,盡管7月初與滬深A股一同探底至1103.78點,但目前仍維持在1300點以上。
“新三板市場的表現實際上要更加理性,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新三板市場的博弈價值并不太高,一個一共只有20萬投資者的市場,情緒化、短期化行為相比滬深A股要少很多。”資深三板投資者李良表示。
隨著市場進化到新階段,增持動作成為幫助企業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根據分層標準征求意見稿,業界普遍認為標準三是最容易達到的,也是短期內可以沖刺的,為給投資者信心,控股股東身先士卒率先沖鋒也是理所當然。”楊霆表示。
根據分層標準三,“最近3個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億元;最近一年年末股東權益不少于5000萬元;做市商家數不少于6家。”相比標準二的“最近兩年營業收入連續增長,且復合增長率不低于50%”以及標準一的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指標,標準三的指標與市場表現聯系更為緊密,也成為眾多企業沖刺創新層的首選。
根據股轉系統《關于分層標準的說明》,“掛牌公司的市值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收益的預期,設置該指標可以反映投資人對公司的認可程度。”
“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嚴謹,因為日均市值要求并沒有配合嚴謹的成交量指標,以現在絕大多數公司的股權分散度和日均交易量來看,只要現有股東"齊心協力"及做市商"配合",從2月份開始維持三個月的6億元市值并非難事。”李良指出。
以最近公告增持的上元堂(830923)為例,做市商共6家,1月13日當日漲幅7.92%,市值2.14億;海德爾(832220)做市商共9家,增持公告發布次日漲幅7.66%,市值10.63億。
“最近一批新三板企業引入了一批做市商湊數量,沖擊創新層的動作早在2015年12月份就已經如火如荼,距離1月底還有兩周時間,一些還沒有動作但其他條件基本符合的企業可能會有交易機會。”李良表示。
IPO輔導公告涌現
除分層這一途徑之外,越來越多的新三板企業重新開啟IPO進程。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0月以來已經有近50家新三板企業發布公告宣布接受IPO輔導,從12月開始抱有相同打算的企業迅速增加,當月有18家企業宣布開始接受IPO輔導,今年1月以來這一數字再次增加11家。海容冷鏈(830822)、有友食品(831377)、艾艾精工(430599)等10家企業IPO申請已獲證監會受理。
急于IPO的企業中,最近博拉網絡(834484)的案例最為典型。12月23日該公司發布A股上市輔導公告稱,已于2015年12月18日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備案登記材料,目前正在接受申萬宏源(行情8.70 -1.25%,買入)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的輔導。彼時距離其11月30日掛牌僅20天。
“去年年初開始,圈內熟識的幾家擬IPO企業紛紛接受了滬深交易所的游說,準備在滬深市場推出新制度新板塊后一試身手,而且很多企業本來就是打算以新三板做過渡,進可攻退可守。”楊霆表示。
掛牌企業的兩手打算在晨光電纜(834639)案例中最為典型,該公司于2015年12月22日正式掛牌,但早在2015年11月17日便報送了IPO和上市輔導備案材料。
“可能的情形是今年2季度會上演眾多企業轉投滬深市場的戲碼,而留在新三板市場的企業則要為能否滿足創新層標準而努力。”李良表示,“考慮到創新層維持標準也不低,正式分層標準出來以后,情況對那些通過資本運作登陸創新層的企業恐怕并不利。在真正市場化的新三板,還是要企業拿實力說話。”(.21.世.紀.經.濟.報.道 .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