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為出現危機改革就停止,還是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表示,資本市場不是單純的融資工具,也不單純是資產池,在大國金融結構里,資本市場起到穩定器的作用,它也有助于人民幣走出去。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對此強調,中國如果只發展制造業不發展大國金融,不發展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來是扛不住貶值壓力的。中國一定要成為金融強國,直接融資一定要超過間接融資。他警告說,雖然現在直接融資方面最成功的只有英國和美國,但如果我們沒有直接融資為主的市場,將來跌倒就會爬不起來。
“在未來5年,中國金融將從間接融資走向直接融資。”中國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肯定了直接融資的重大作用。從目前數值來看,貸款占全社會融資的比重在持續下降,預計未來5年這個比例會下降到50%以下。
資本市場迎來“改革大年”不禁成為業界專家的共識。《中國資本市場研究報告(2016年度)》介紹了“改革大年”所面臨的宏觀環境:預計2016年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更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保持適度充裕的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2016年,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建設所處的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為中性略偏多。
對于貨幣政策的變化,上海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判斷,從2014年11月份利率下行周期開始,經過2014年、2015年五次降息以后,2016年利率進一步下行趨勢肯定還會繼續,但下行的空間應該要比2014年、2015年要小。2014年、2015年五次降息,2016年最多兩次降息。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表示,今年很多改革舉措會加快,包括資本市場領域一些制度的改革。管清友認為,資本市場最大的機遇將來自于制度紅利推動流動性釋放。當前,第一次面臨流動性十分寬松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希望有多個池子分流流動性。其中,注冊制的推出會起很大作用,股市將成為重要的吸納融資的場所。
姚余棟指出,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是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間,發展多層資本市場要著力于化解銀行的風險。在改革對策方面,銀行體系和整個債券體系可以找到化解風險的很好的工具,即優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