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開始最原始的沖動是上交所提出的盤活藍籌的口號。中國股市在2008年結束了空前的股改行情后,大盤進入了也是史上最弱的行情。無論是被稱藍籌的還是被稱三線垃圾的大盤股,不斷走低。大量的大盤股回到10元以下,一部分回到一元股行列。但已經成形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從2008年開始到2014年下半年,每年都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個股行情。一個市場逐步沉淪成交稀少,一個市場充滿生機成交劇增。這背后的就是當地稅收誰多誰少的問題了。上交所稱要盤活藍籌,其實也是從這個角度去思量,因為國際板每說要開一次就造成大盤大跌一次。要盤活藍籌用了以下幾個配套:一是滬港通,再不行就T+0,看看當時的媒體,就是這樣報道的。二是混改,混改一度令死股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變成活股,但幅度不大,因為套牢的人實在太多。三就是網貸的概念,當時行情最好的就算中國銀行。幾個大盤股有過一定的行情,但沒辦法令熱錢流入上海的所謂藍籌股。到認為最好的辦法滬港通推出,藍籌股還是無法激活。2015年參與這段所謂盤活藍籌的行情,機會實在太低,獲利者還是很少的一部分。
行情發動機是券商板塊。為什么是券商而不是其他大盤股?其實所謂盤活藍籌的思路已經上升到更高層次,有更高層次的人認為這個股市要發動起來,這樣可以解決一系列金融領域的問題。還有認為實業不行,用行情去支持。配套的手段已經不是一些規則性的出臺,而是大量的放水即杠杠。銀行通過券商把大量的錢帶給市場,市場用這些錢去推高股市。因為這樣,券商就有很多好處,兩融收入大幅增加,行情起來了,傭金收入也天量進入,當然就是炒券商了。券商板塊也創出了A股歷史,整體的漲停出現幾次。這個時候如果你沒有跟進券商,你只能看作行情起來而一事無成。“滿倉踏空”、“空倉踏空”,這個是市場當時的有意思的總結。以中信證券為例,當時還沒知道這個公司的背景如何,但業績確實大幅增長,市場充滿對中信證券這個公司的期待,當時已經有風聲說這個股會上50元甚至百元,信者跟入,獲利還不錯。中信證券股價當時也由10元附近一路升到最高38元。這個時候你沒進入券商,確實失去很多機會。
瘋狂由“一帶一路”板塊啟動。券商股只是把滬指從2000點附近拉升到2500點到3200點附近。因為券商升幅太大了,市場包括機構也有一定的憂慮。這個時候,正是李克強總理上任推最多政策的時候,自貿區后就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還是最高領導人倡導,市場對中國制造業走出去充滿信心,加上高鐵已經在國際立足,亞投行也已經成行,股市中的大機構開始布局這個板塊。南北車合并是這個題材炒作的最巔峰之作。當時沒進券商板塊的,可能繼續不會進“一帶一路”這個板塊,因為從業績上講,這個板塊簡直不能與券商形成對比。但政策題材就是題材,有政策就有炒作,這個是歷史也是以后的真理。中國南車北車在合并前就由3.38元炒到最高39.35元,合并后的市場甚至超過世界著名的波音公司。但與波音公司相比,無論從業績和前景,也都不是一個層次。有理智的人這樣分析后,可能就錯過了中國制造業板塊最大的牛市行情。這個時候,兩融金額已經從1.2萬億迅速上升到2.3萬億,大量的錢堆在一個板塊上,翻倍已經不是問題。檢討一下,如果你去年沒有進行兩融,有兩融但沒有進入“一帶一路”的板塊,你是不是很失敗?以后就要清楚,一個由總理積極去推動的項目,你炒股的不去介入相關的板塊,是不是很不成功?
新股次新股是這段行情的明星。沒有跟對政策去炒作的,市場只有一個板塊還令你不至于落伍,這個就是新股次新股的炒作。新股發行新政策,是肖剛上任后不同以往的做法。以前新股發行是上市公司賺了大頭,二級市場機會很少。現在新股發行定價很低,市場取了大頭,連續出現漲停的成為一道特有的景觀。如連續漲停達29個的凱樂新材,28個漲停的暴風科技等。其實這樣的發行制度也是很好的,可以吸引大量的資金來到市場,而上市公司一次集資不會很大,防止上市脫身等等。當然,一般的股民很難進去只有幾個漲停的新股,十幾個后進去,說不定就是套牢,這個新股也不是很好操作的。但不要緊,每次有大行情,肯定會出現一批的高價股,高價股的出現大多在含權的次新股里面。既然你不想炒券商,也不想炒沒業績的政策題材,次新股你就一定要上。我們看到,2015年大行情來的時候,曾經超過百元的個股有123個,最高價格有400元左右。在這百元股中,最低曾經有過20元以下,當然這些基本上是新股上市,發行價低。機會來說,舉全通教育為例,這個股也一度在40元之間橫盤,有進入的機會。也就是說,白馬股在2015年也是行情的主流,你進入白馬股,也不枉這段行情。
最后用網絡的總結語,回顧驚心動魄的2015年:千股漲停買不到、千股跌停賣不掉、千股停牌干著急,這也是2015年;國家隊、證監會、央媽、徐翔、張育軍,這同樣是2015年;券商集體漲停、一帶一路狂飆、新股日日漲停、重組題材,這同樣是2015年;上半年一路高歌萬億成交、下半年風聲鶴唳停牌自救、救市、抓人,過去一年股市發生的事情,空前、絕后、罕見,這就是A股神奇的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