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以下簡稱NBD):你在研究院的內部研討會上,把注冊制和股改的意義相提并論。
李偉(以下簡稱李):我表述的意思是,A股市場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市場。和西方經典市場不同的是,西方資本市場是自發形成、循序演進的真正市場,人所共知的所謂“梧桐樹協議”只是其中一個經典歷史時點而已。而A股市場是一個政府主導誕生和發展的市場。如果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可以這樣說:西方經典市場是“天生的”,A股市場則是“媽生的”。人為建立的市場,畸形的地方很多。股權分置就是一個長期制約股市發展的毒瘤。股票發行審批制和核準制,則是影響資本市場全局的體制性障礙。
2005年5月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從股市內部徹底割掉了這個腫瘤。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雖然股市的內生機制還有很多問題,但這個內生問題被解決,對股市的健康發展是決定性的。
十年之后,啟動注冊制改革,將徹底全面地解除股市發展的頑疾和障礙,將為A股長期牛市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性基礎。
NBD:注冊制帶來的市場重構,具體有哪些變化?
李:多年來我們分析整體市場都喜歡用“三個維度論”:市場的入口維度、市場的內部運行維度、市場的出口維度。
自從A股市場被“媽生”以來,除開一系列小的問題我們不計外,三個維度都有整體性問題。入口的額度分配制、審批制、核準制;內部運行中的股權分置;出口的市場退出機制缺失。
這三個維度的問題都很致命。A股25年來長期牛短熊長,波動劇烈,都是由于這三個維度出了問題。由于這三個維度的整體性問題長期存在,也被迫造成A股投資者結構的散戶化,投資行為的短期化,投資理念的投機化,投資效果的暴富心理,投資標的偏好的垃圾化、小股本化。
2005年解決了市場運行維度的股權分置問題,近幾年啟動了出口維度的退市制度改革,但力度和收效都甚微,市場化法制化的退市機制始終沒有建立起來。而入口維度的注冊制改革呼聲已有多年,2016年終于將有實際行動。
如果把注冊制改革放在“三個維度論”的系統高度來看,其巨大的歷史意義一目了然。撇開正在改革的退市制度,注冊制是影響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首要全局性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成功解決,A股才真正成年了。按照中國的習慣,這個“媽生”的孩子,大學畢業了,成年了,可以自食其力、自我發展了。
至于市場的具體變化,論述已經夠多了。
NBD:注冊制會帶來哪些革命性的變革或者影響?
李:我想,注冊制改革后就是三個重構的開始:整體市場生態的重構;股票價值的重構;投資理念的重構,最終落腳到一點上,就是牛市重構。
首先,從入口處,進來的公司健康化了。有人說,不審核了,公司是否會魚龍混雜,一窩蜂進入市場?我想,只要配套制度跟上并嚴格執法,絕大多數“魚”是不敢和“龍”一起混進來的。這些配套制度包括:市場入口處的準入標準;嚴格而全面的信披制度;可以讓造假者和逾矩者傾家蕩產的監管和懲罰制度,受害投資者的賠償制度,確保投資者權益的集體訴訟制度等。這些制度足以讓絕大多數市場主體產生敬畏而不敢逾矩。因此,這對純潔市場主體,保證進入市場的公司質量,反而相比核準制更有效,也比核準制更可靠。
其次,可以水到渠成地培育壯大機構投資者,把目前散戶化的市場,轉變為機構為主的市場。大量增加新股供給,市場公司繁多,缺少了監管機構的審核背書,研判公司價值和選擇投資標的,變成了高度專業化的事情。普通散戶完全難以勝任。那么,普通散戶分享市場的收益,將主要通過各類專業化的投資機構發行的各種基金來進行。真正做到“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利于公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避免全民炒股,既耽誤工作、影響生活、又損失財富。
如此,市場的波動將會大幅減少。價值投資的風氣才可能真正形成。這樣的股市,才會真正變成優質企業融資和持續融資的場所,也才會給投資者不斷提供正回報。
再次,法制化、程序化的退市機制必須形成。這是注冊制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只有出口通暢的市場、退出機制健全的市場,才會是健康運行的市場。不然,這個水庫只進難出,爛魚腐尸充斥,在這樣的狀態下,注冊制就反而只會帶來惡果。當注冊制實施后,通暢的、法制化的、程序化的、有效率的退出機制、退市機制,就最為關鍵。(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