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香港今年共有121家公司上市,集資共2614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IPO數量上升11%,集資額上升12%,使得香港再次成為全球“集資王”。創業板方面,香港今年共有34起IPO,集資額2.74億港元,數量創2003年以來最高,而集資額與去年相比也增長了27%。
內地市場方面,今年A股共有219起IPO,共集資1586億元人民幣,與去年比較,IPO數量上升75%,集資額上升102%。其中,按數量計算,以工業及科技、傳媒和電訊這兩個行業最為活躍,集資額方面,金融行業位列新股集資首位,合計以447億元人民幣占A股全年IPO集資額的28%。
安永報告指出,雖然明年香港IPO的預計集資規模較大,但集資金額存在隱憂,因為明年擬上市的股份中有兩只超大型股份,合計占約1000億港元的集資額,如果該兩只股份未能如期上市,將影響明年香港全年的集資額。目前,在香港已向聯交所遞表并公開上市申請檔的發行人有46家,主要來自金融、科技等行業,預計明年不乏有內地大型金融企業來香港上市。
安永華南區主管合伙人蔡偉榮在記者會上表示,明年A股市場上注冊制的實施,將會對A股產生全面影響,包括退市制度更為嚴格、新股發行效率將會提高、仲介機構將責任強化等。隨著明年A股市場注冊制的推進和資本市場開放,預計明年A股新股數量會減少,但品質會有所提高。而內地注冊制和戰略新興板的推出都可能會影響到香港的IPO市場,企業可能會選擇在市盈率較高的A股市場上市。至于戰略新興板對香港創業板的影響,蔡偉榮表示,香港需要進一步完善創業板機制,以吸引更多企業來港上市。
對于今年在香港上市、集資額排名前十都屬于內地企業的現象,蔡偉榮則表示,未來這個趨勢較難改變,未來全球集資最強的三大交易所仍然會是上交所、港交所和紐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