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最近一段時間的新股首日上市表現,卻幾乎呈現出同樣的開局走勢。簡而言之,即開盤后隨即出現暴漲的走勢,且迅速觸及當天的漲幅限制。此外,從這些新股隨后交易時間的走勢來看,卻幾乎出現連續“一字板”漲停的走勢。或許,對于中簽者而言,在近期的新股爆炒熱潮中,其手中持有的新股幾乎也有10個以上的漲停板。
事實上,就今年而言,A股市場的新股爆炒現象還是備受關注的。其中,有數據統計,年內發行上市的新股,其平均漲幅接近400%,而更有部分次新股的累計漲幅超過1000%。
其中,就以今年3月份上市的暴風科技為例,其發行價格僅有7.14元。但是,僅僅耗用了41個交易日,暴風科技的股價卻飆漲至最高的327元,其累計漲幅相當驚人。
對此,鑒于A股市場的新股,竟擁有著如此強悍的賺錢效應,也難免激發不少企業的上市熱情。甚至,就連遠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企業,也開始紛紛選擇重返A股市場,試圖獲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實際上,對于A股市場的新股爆炒問題,已經存在多年。然而,經歷了多輪的新股改革舉措,且期間還歷經了多項強有力的打擊炒新的政策,但A股市場的新股爆炒現象卻仍然未能得到本質上的改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新股爆炒問題無法得到根治呢?
筆者認為,對于A股市場新股爆炒的問題,從本質上來看,就是新股的賺錢效應過于強大,而在市場缺乏市場化管理的大環境下,卻進一步加劇了新股資源的稀缺性,由此引發了新股的持續性爆炒。
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因發行監管紅線的存在,卻人為壓縮了新股在一級市場的發行市盈率水平,由此也與二級市場的同類型股票形成了估值上的差距。至此,待這些新股正式上市之后,卻進一步強化了這些新股的爆炒空間,加劇了A股市場的新股爆炒熱潮。
其實,回顧最近幾年,不僅是剛剛發行上市的新股,容易遭遇資金的大肆炒作,而且就連停牌已久的重組股抑或是上演“烏鴉變鳳凰”神話的不死鳥股票,依舊備受資金的青睞,期間出現翻倍以上的爆炒行為也是常見之事。
不可否認,在高度投機的市場氛圍下,也容易引發上述股票的爆炒現象。顯然,就目前而言,要想從本質上解決新股爆炒的問題,一方面需要逐步完善市場的投資環境,逐步構建A股市場的價值投資理念體系;另一方面,則需要進一步強化A股的市場化改革,且可在新股上市首日適度嘗試“T+0”的交易制度,或放開新股上市首日的漲跌幅限制,盡可能減少政策干預的影響,讓新股爆炒問題得到逐步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