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1日舉行的年度IPO報告會上,德勤中國稱,盡管因股市動蕩IPO一度暫停,但2015年的A股IPO市場出現了較大的發展,全年220家IPO累計融資1588億元人民幣;相比2015年IPO一度出現暫停的情況,預期2016年的新股巿場更趨平穩,并在注冊制推后新股發行會適當提速。
一年220起
上半年的A股IPO巿場受益于勁牛行情表現得異常凌厲,但因在進入下半年后股市動蕩而被迫于7月初暫緩,之后又隨著市場恢復平靜于12月重啟。
據德勤中國統計,整個2015年,A股市場完成了220起IPO,累計融資1588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同期分別急升76%和102%。
對于2015年的新股市場貢獻最大的是三起超大盤IPO,分別為國泰君安證券融資301億元,中國核電融資132億元,東方證券融資100億元。這三家新股累計融資533億元人民幣,推高了今年的新股募集資金總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4年滬深兩市僅有國信證券一起大型IPO,融資額約為70億元人民幣。
對于2015年的A股IPO市場,德勤中國稱,過去一年高市盈率問題得到了明顯的緩解。84%的IPO項目市盈率在20至40倍之間,較2014年同期增加了1個百分點;16%的IPO市盈率在10至20倍之間,較2014年同期減少8個百分點;2015年一只新股定價市盈率10倍以下;未有IPO定價在40倍或者以上,最高的市盈率僅為32.55倍。
盡管新股定價相對較低,但上市后的表現卻是大幅上漲,最為典型的是暴風科技、創業軟件、埃斯頓、中文在線等幾只牛股。據統計,暴風科技、創業軟件、埃斯頓、中文在線、博世科在上市后的3個月內分別上漲了42倍、12倍、11.8倍、10.85倍、10.72.
A股IPO市場在過去一年雖然整體火爆,但也并非一帆風順,最令大家關注的是在6月中旬后股市斷崖式下跌期間,其一度被叫停。
德勤中國合伙人吳曉輝先生稱:“監管機構在6月開始對巿況異動所進行的調查,以及11月迅速決定重啟新股發行活動,都是為實現一個更穩定的A股巿場以及最晚于2016年第三季推行的新股發行注冊制度鋪路。”
相比2015年A股IPO形勢,德勤預期2016年大部分新股將會來自中小型的制造、科技和消費及零售企業,整個市場會更趨平穩,尤其在注冊制推出后,監管機構很大可能會適度為新股發行活動提速,這意味著整個2016年大約有380~420只新股會發行,融資額會達到2300~2600億元人民幣。
全球IPO香港第一
相比A股市場在2015年火爆,過去一年香港市場的表現則更為出色。
據德勤統計,截至2015年12月31日,香港交易所預計共有123只新股上巿,融資金額超過2603億港元,相比2014年112只新股融資2277億港元的情況,2015年新股上巿數量和集資金額分別增加9%和14%。
與A股市場類似,2015年香港IPO市場的擴張主要受大型IPO的推動。大約五份之四的融資額是來自9只超大型新股和7只大型新股,當中超過八成的大型至超大型新股是H股發行。
德勤中國合伙人紀文和稱:“雖然香港地區面對多個不利巿場發展如巿況更波動、對美國加息預期增強、中國內地經濟轉弱,以及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但是香港仍然成功維持作為中國內地企業走出去主要融資中心的重要地位。我們從年內大型中國金融服務業機構涌現巿場,以及H股發行創新高,都可見一斑。”
德勤分析,以過去一年證券交易所的新股融資金額計算,香港市場穩居全球第一名;紐約證券交易所將會以53只新股融資1498億港元排在在第二位;上海證券交易所可能位居第三名,會有89只新股融資1356億港元;而倫敦證券交易所會有74只新股融資1278億港元,取得第四位;雖然深圳證券交易所有大量新股發行(131只),但是仍然預計會以623億港元融資額跌至第八名。
展望2016的香港IPO市場,德勤預料這會是另一碩果豐盛的一年,因為主要來自證券公司、金融科技、城巿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的中國金融服務機構,以及醫療醫藥企業與國有企業都在籌備來港上巿。它們都將是受到內地金融與國企改革的長期努力所推動的上市資產。(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