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十名中八家是上市券商 中信證券占絕對優勢
伴隨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券商投行和直投業務將受益,預計明年IPO或為券商帶來550億元收入
隨著注冊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對于A股走勢的影響市場褒貶不一,但是對于券商的利好似乎已經成為共識。有機構研究認為,伴隨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券商投行和直投業務將受益,預計明年IPO或為券商帶來550億元收入。
不過,在券商投行人士看來,注冊制的推出,將改變現有的券商投行業務格局,機構間競爭壓力將加大,小券商投行面臨被擠出的可能性。從已經披露的IPO排隊企業來看,保薦機構大多為大型上市券商,中信證券、廣發證券等在投行業務有傳統優勢的券商手中儲備項目較多,而中信建投、安信證券等券商也大有迎頭趕上的趨勢。
上市券商儲備項目多
中信證券穩坐頭把交椅
國海證券近日發布研報指出,“券商投行和直投業務直接受益。我們認為注冊制在2016年上半年推出是大概率事件,預計全年IPO企業將達到500家”。證監會公開數據則顯示,截至2015年12月10日,IPO排隊企業數為688家(僅統計審核狀態為已通過發審會、已受理、已反饋及已預披露更新的上報企業),其中主板為314家,中小板為134家,創業板為240家。
媒體記者根據證監會數據統計發現,上述688家處于正常審核狀態的企業,其保薦機構大多來自上市券商。其中,中信證券保薦企業最多,主板24家,中小板7家,創業板18家,合計49家。緊隨其后的是廣發證券,保薦企業合計為42家,兩大券商的份額合計超過13%。
此外,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表現得也格外耀眼,憑借38單保薦項目排在第三名。由其保薦的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企業分別為25單、4單和9單。其中還不乏中國核工業建設、中國電影、無錫農村商業銀行等大中型項目。
保薦項目數量排在第四名至第七名的券商分別為海通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和國金證券,在手項目分別為36單、33單、33單和28單,上述券商的儲備IPO項目數量排名基本與其市值排名相當。比較意外的是,安信證券以27單儲備項目在全部券商排名中名列第八,力壓國泰君安和申萬宏源兩家市值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曾以投行老大的身份居高臨下多年的中金公司已經被甩在了第一梯隊之后。僅憑借儲備項目主板13單,中小板2單和創業板5單的成績排在了前十名之外。
中小券商競爭壓力變大
有機構人士分析,對于券商而言,注冊制的來臨將強化中介機構的責任,責令先行賠付對券商投行業務的風控能力要求提升。與此同時,注冊制的出臺,將改變傳統券商經紀業務的收入模式,大券商投行轉型業務迫在眉睫,中小券商競爭壓力更大。
“前段時間IPO重啟,我們的投行人員就已經全副武裝了。現在基本上辦公室沒有人,都在外面跑項目。”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對于他們公司來說,項目多的做不完。原因之一是該券商為前十大券商之一。
然而,對于中小券商來說,通道模式的弱化以及項目收費的降低,都將對其收入形成沖擊。比如新增加的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小投行根本沒有這個資本與能力,只有大投行才可以。以后對于券商來說,銷售的能力會越來越重要。而在這方面,小券商則處于絕對劣勢。即便對于個人職業發展來說,大平臺無疑也更具吸引力。正因如此,多位投行人士認為,注冊制推出之后,中小投行只能通過業務轉型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小券商可以選擇不做承銷項目,而開展保薦人業務合伙,類似于會計師律師事務所的合伙制,只是承擔保薦業務風險和收益,而承銷業務由大投行負責。
不過,在投行所有業務中,IPO仍是根本。在IPO業務基礎上可以衍生很多業務,包括再融資、發行債券、并購等。當然,在不同時期,投行業務有所側重。比如在今年上半年IPO暫停之下,再融資獲得快速發展。再融資受限之后,投行還可發力債券、新三板等業務。(.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