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4個月的IPO終于在近日重啟,這讓在6月份已經過會,等待著批文的通宇通訊眾多負責人松了口氣。
據中山市金融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山一共有100家后備上市企業,而走到發行審核階段的暫時僅有通宇通訊一家。而就在進入上市“臨門一腳”階段的時候,7月份IPO的暫停一度讓通宇通訊面臨著融資斷檔等尷尬,原定的上市進程也有所擱置。但相比起通宇通訊,其他A股上市后備企業則因進度沒那么快,所受影響較小。
此番IPO的重啟,讓中山一眾后備上市企業的進程得以再開,也使得新三板掛牌企業IPO意愿有所升溫。
A.二次闖關過會卻逢IPO暫停
今年6月19日,二度踏上IPO征途的通宇通訊,首發上市申請獲發審委審核通過,被業界廣泛看好為中山第14家在A股上市的公司。可過會的喜悅還未褪去,卻恰逢IPO暫停,等待著批文的通宇通訊,IPO征途被再次面臨擱置。
其實2012年前后,通宇通訊便開始了IPO首次闖關。在當年的3月,通宇通訊就在中國證監會網站預披露其招股說明書,但是最后由于業績表現不佳等情況,于當年5月上會遭否。
隨著IPO的再次開閘,2014年6月,廣東通宇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在證監會網站預先披露招股說明書,向資本市場發起第二輪沖刺。
根據新版預披露文件顯示,通宇通訊2012年至2014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18億元、6.09億、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312萬元、6816萬元、35412萬元,其中2014年盈利同比暴增419%,給予了通宇通訊足夠的底氣。
對此,通宇通訊在招股書中列舉了五方面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受益于國內外通信運營商進行大規模的4G網絡投資建設以及對3G網絡的持續投入,公司銷售訂單同比大增,導致2014年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6%,毛利率同比增長5.36個百分點。
成功過會之后,進度快的情況下兩個月左右就可以實現上市發行。但讓通宇通訊實控人想不到的是,第二次IPO闖關成功過了會,卻在等批文這“臨門一腳”的階段,碰上了IPO暫停。
根據7月份IPO暫停前證監會最后一份審核進度表顯示,截至7月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07家,其中已經過會的有38家,中山僅有通宇通訊一家。
B.融資斷檔導致發展相對放緩
融資的斷檔給通宇通訊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IPO的暫停對我們影響還是很大的。過會之后,通宇通訊正處于上市與未上市中間,必須根據一個上市公司的要求去做,要保持與過會時比較一致的狀態,短期內不能發生大的變化,比如發展新業務、收購,甚至不能推出新產品。”通宇通訊的董事會秘書李春陽說。
據李春陽介紹,通宇通訊上市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0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不低于25%,募集金額約6.1億元,主要用于基站天線產品擴張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國際營銷與服務網絡建設項目、射頻器件產品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也包括了進行“技改”,實現生產的自動化。
上述項目總需要資金約6.6億元,其中基站天線項目擬投資2.2億元,射頻器件擬投資1.2億元。招股說明書稱,由于本次發行募集資金與項目資金需求存在缺口,公司將通過銀行貸款和自有資金解決。
“對于電子行業來說,通過實現自動化生產,可以提高產品生產的精準度,產品的品質、產量都能有所提升,這是行業里的大趨勢。但是IPO暫停之后,融資的斷檔讓我們很多想法都很難盡快實現。”李春陽表示,為了不讓企業自身的發展因此出現停滯,目前通宇通訊已經投入自己的資金,開始了研發中心的建設,并一步步地推進,但比起上市融資,速度相對還是有所放緩。
所幸,時隔4個月,IPO終于再度重啟,讓李春陽松了口氣。“經歷這番暫停重開,預計到實現上市發行要等到2016年上半年了。”不過李春陽也表示,即使因IPO暫停導致長時間內不能上市,通宇通訊也依然會通過其他途徑和方式尋求發展。
C.100家后備企業八成為制造業
目前,中山后備上市公司數量為100家,其中以制造業企業為主,占比超過八成。相比起“臨門一腳”卻遭遇IPO暫停,上市進程被暫時擱置的通宇通訊等過會企業,中山的其他后備上市企業由于還未到發行審核階段,所受影響并不明顯,因此對IPO的暫停、重啟顯得要淡定得多,IPO恢復后基本還是按照流程申請。
位于火炬開發區的樂心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擁有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和中山市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近年來,樂心公司在智能醫療健康領域,特別在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和健康云平臺開發方面,也占據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并開發出了微信互聯設備電子血壓計、電子體重秤、脂肪測量儀、可穿戴運動手環等。
根據招股書,樂心公司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不超過1480萬股人民幣普通股,投入28617.25萬元募集資金用于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優化建設項目。目前,樂心公司處于公開預披露階段,其相關負責人便表示之前IPO的暫停對其影響還不明顯,IPO恢復后其也將繼續按照流程推進。
中山市金融局資本市場科科長劉東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國實體經濟發展形勢不是很樂觀,傳統制造企業無法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長。現在IPO重啟后,預計企業相比前幾年在相關方面的準備投入會有所放緩,因此進程也會比原先規劃得慢一點。
而另一方面,不僅局限于前段時間IPO被禁的原因,門檻較低的新三板也成為中山不少企業上市A股前的“跳板”。
D.新三板“跳板”效應日漸明顯
據最新統計,中山市共有21家企業成功掛牌新三板,60多家企業聘請證券中介開展掛牌籌備工作。而新三板對企業的支撐作用也日益明顯,截至2015年8月底,全市新三板掛牌企業直接融資達3.16億元。
今年年初,位于火炬開發區的廣東長寶信息科技股份公司剛在“新三板”掛牌,依托原有的GPS信息服務基礎,該公司迅速推出新商業模式,打造物聯網云服務平臺,還計劃與廣州的超算中心開展合作,其最近一次定增的市盈率還高達420倍。“通過新三板融資,資本市場更多看中科技企業未來的發展,融資效果也更好。”長寶科技董事會秘書黃偉民說。
而之前IPO的暫停,也讓一些計劃上市的企業萌發了先轉投新三板的想法。現在IPO閘門的開啟,也使得新三板掛牌企業IPO意愿明顯升溫。
不少證券中介的負責人表示,今年中山企業上市出現了兩方面新變化。其一是新三板作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獲取融資的一個重要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去關注、參與;另一方面是不少有意在A股上市的企業,也計劃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獲取資本融資和經驗,待時機成熟后,再轉戰IPO。
同樣已經上市新三板的星昊藥業,則在醞釀著從新三板轉到A板上市。星昊藥業國際項目部經理忻蓉便告訴記者,星昊藥業通過之前的兼并重組,進一步對公司內部資產架構進行理順,也將為其迎接“轉板”的嚴格審計提前做好準備。
相關
企業上市中山扶持最高1200萬
去年1月在創業板上市的全通教育,根據當時中山市出臺的企業上市扶持政策,在股改備案、申報到證監會、上市等階段先后獲得了總計698萬元的資金扶持,并成功搶占到了前一次IPO重啟后的重大紅利。
而從中山新近調整后的政策看,全通教育所獲得的698萬元政策扶持還不算多。根據中山促進企業上市最新相關政策,目前該市企業上市后能拿到的扶持更多,僅完成股改并經廣東省證監局輔導備案的,便可獲得500萬元補助;企業向中國證監會提出上市申請經正式受理的,可獲得100萬元補助;企業經證監會核準發行股票并成功上市的,可獲得100萬元獎勵;除此之外,中山還會按企業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后,在中山投資的額度的等次,獎勵100萬元到500萬元。如此,整個上市扶持最高可達1200萬元。
另一方面,企業采用買殼、借殼方式上市,并將上市公司注冊地遷至中山市的,中山市將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對成功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中山市也將給予獎勵200萬元。
據了解,自2007年實施企業上市扶持政策以來,中山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速度發展迅速。截至最新統計,中山市境內外上市企業2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共21家,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額為380億。
“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強,也一定程度激發了企業的上市積極性。而通過盡早上市,所能獲得的紅利也是不言而喻的。”全通教育的副總裁楊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