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統計,此次已經進行申購的10只新股合計進行了4497次網下詢價,動用資金10055.87億元,平均每次詢價動用資金2.2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網下詢價整體都較為“和諧”,多數報價都直接押在發行價上,報高價和報低價的情況極少。
過半詢價來自公募
由于明年IPO將改為類“市值配售”制度,市場普遍預期明年的打新中簽率和收益率將大幅降低,這也讓今年最后一輪、被視為無風險收益的打新盛宴有較大吸引力,各類機構都踴躍參與,公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積極性最高。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經有81家基金公司動用了433個賬戶參與這10只個股的網下詢價,合計動用資金達到5548.24億元,占全市場詢價總資金的55.17%;同時,基金公司參與的詢價次數也高達2420次,這意味市場中每100次詢價,就至少有53次是來自公募基金。
就具體公司來看,鵬華基金是最積極的,一共通過12個賬戶參與了96次詢價,合計動用資金301.03億元。此外,同樣踴躍參與打新的還有招商基金、國投瑞銀基金、國泰基金和易方達基金。
值得關注的是,一貫以穩健著稱的保險資金也積極參與打新。共有24家險企在本輪詢價中合計動用資金1830.42億元,動用資金規模市場排名第二。其中,參與資金規模較高的險企包括泰康資產、太平洋(601099)資產、平安資產、華泰資產和人保資產。
除了基金和險企以外,其他投資者、證券公司和財務公司參與打新的資金規模相對較大,分別達到了985.36億元、777.17億元和463.37億元。社保基金和信托公司的參與資金則較少,分別達到200億元和143.27億元。此外,個人投資者和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參與資金規模分別列在倒數第二和第一,分別達到85.23億元和22.8億元。
逾99%詢價 直接中標發行價
就詢價數據看,可以發現本次詢價中投資者的目標估值較為“一致”。
據記者統計,上述10只個股的4497次詢價只有22次詢價不同于最后的發行價,占比僅0.49%。這也意味著,在本次詢價中,99.51%的報價都直接中標了發行價。
數據顯示,上述22次“另類報價”較為均勻地分布在7只個股中,其中紅塔證券自營賬戶提供了最多的“另類報價”,共達4次,天安財險-保贏1號也報出了3次“另類報價”。
如此高度的估值共識,或與此前IPO發行中的23倍市盈率“天花板”有直接關系。
在此前新股上市過程中,由于曾出現個別個股高價IPO的案例,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明確發行人應依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確定所屬行業,并選取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最近一個月靜態平均市盈率為參考依據。如果新股發行市盈率高于行業均值,發行人需在招股說明書及發行公告中補充說明其中的風險。
此后,盡管監管層沒有明言發行價上限,但為了順利拿到批準盡早上市,28只新股中鮮有個股發行價能夠超過23倍市盈率——這也成為上市公司和投行間心照不宣的發行價“天花板”。
數據顯示,上述10只個股的發行市盈率全部沒有超過23倍,其中邦寶益智(603398)、中科創達(300496)、博敏電子(603936)、凱龍股份(002783)、潤欣科技(300493)、安記食品(603696)和三夫戶外(002780)的發行市盈率更是高度接近23倍,分別達到22.99倍、22.99倍、22.98倍、22.98倍、22.97倍和22.95倍。
此外,道森股份(603800)、中堅科技(002779)和讀者傳媒(603999)的市盈率則明顯低于23倍,分別為21.15倍、18.97倍、和19.8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