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業績與低估值共振
在二級市場,高成長性是選股的標配。而券商板塊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凈利潤增幅。2012年到2014年券商板塊三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48%,其中,東北證券和國信證券的復合增長率都超過100%。
今年三季度,23家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為36.28%,14.16%,不過受股災影響,環比分別下降57.29%、71.33%。但到了十月份市場逐漸回暖,券商的業績再次飆升。2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21.15億元,環比增長54.19%,實現凈利潤102.02億元,環比增長310.46%。其中,除了西南證券和長江證券凈利潤環比下降之外,其余券商均呈升勢,太平洋證券11月環比更是高達4047.73%。而對券商業績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經紀業務與自營業務,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平安證券統計10月份,日均股基成交額強力回升至9320億元,環比增長46.58%,兩融余額也隨之回升至萬億規模。而在自營業務方面也環比大增,整個10月份上市券商浮盈超過70億元。
除了可見的好業績,不少機構預期,券商板塊2015全年業績有望維持較高增長,尤其救市導致非債券自營倉位達到歷史高峰。
業績搶眼,但券商板塊的估值安全邊際顯著。即使經歷大幅上漲,截止到本周四,23只上市券商整體PE約18.56倍,與大盤近18倍的PE和估值幾乎持平;而中信、海通這些大型券商的PE約14倍左右。
IPO開啟引來源頭活水
2015年整體業績向上幾乎已成定局,那么IPO的開閘,又為券商股業績繼續提供了源頭活水。11月6日,證監會再次重啟暫停4個月的IPO,并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
截止2015年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82家,其中,已過會48家,未過會63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13家,中止審查企業21家。
從保薦項目數量和保薦費用來看,大型券商一直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因此,隨著新三板上市的擴容,小型券商也希望借助保薦新三板企業,實現對大型券商業績的彎道超車。不過,記者通過數據梳理時發現,如申萬宏源、國泰君安等不少大型券商在新三板業務上依舊名列前茅,掛牌家數達百家以上,許多中小券商只能望塵莫及。由此可見,中小型券商一直以來寄希望于從新三板業務上搶占業績的愿景似乎遠未實現。對此,東興證券券商行業分析師齊瑞娟表示,這是因為大型券商在綜合業務能力方面有著中小券商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所致。但中小券商“彎道超車”也并非喊喊口號,比如齊魯證券在內的幾家中小券商在新三板業務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國際化大趨勢為預期撐腰
除高業績、低估值以及正在重啟的IPO之外,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的提速也給券商板塊炒作帶來炒作預期。11月4日券商大漲的導火索就是深港通的呼之欲出,雖然后來被證為謠傳,不過預期的向好依然沒能阻止券商板塊拉起一波新的上漲周期,在滬港通開通的前提下,深港通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若不出意外的話,人民幣將于本月底正式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從而獲得與美元、英鎊、歐元和日元同等地位。
齊瑞娟對《紅周刊》說,SDR與深港通的預期作為長期的政策紅利更多地是對市場情緒方面的積極影響。去年11月滬港通開通前,市場一直借此炒作。而華融證券分析師趙莎莎接受《紅周刊》采訪時則傾向于認為,SDR與深港通是從資金運作方面對市場產生影響。她表示,SDR與深港通對A股市場的影響主要是,有利于把優秀的海外機構投資者“引進”A股市場,而更多的資金進來,能夠進一步盤活國內市場。
投資標的:小盤股活躍大盤股穩健
那么,在未來向好預期的影響下,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哪些標的呢?其實從業務角度看,各家券商的差別不大。但從市場的表現看,小盤券商股更活躍、大盤券商股更穩健。
這波券商股行情中,走勢最為搶眼的個股就是東興證券和西部證券,且東興證券是券商板塊中最早的龍頭,停牌后,資金又開始圍獵西部證券。從11月3日到17日,13個交易日中,西部證券的股價就翻了一倍。有機構表示,作為陜西省內惟一的上市券商,西部證券50%的業績來源于省內,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公司也將較大受益于區域經濟轉型發展。
但經過前期炒作,西部證券PE已達到了55倍,短期投資者還是以規避風險為宜。機構建議,待券商股回調行情結束,可以重點關注東北證券、國元證券、國信證券等小盤券商股。
此外,國泰君安、中信證券這些大型券商在本周券商板塊調整過程中,表現得比較抗跌。如果不想短線搏收益,在券商股上漲趨勢確定的前提下,大券商股也是不錯的選擇標的。
招商證券表示,四季度各方面預期都在改善,券商可加大配置,但建議投資者應謹慎追高,回調后再買入。
但歷史不可能完全重復,去年四季度行情今年會不會如期而至,以及券商股是反轉還是反彈,還有待于市場的檢驗。不過券商股投資的長期邏輯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