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新股或凍資1萬億元
“新股駕到,打新族們趕緊拾掇拾掇接駕吧!”股吧里熱愛打新的股民們已是一片沸騰。
這10家公司中,上交所有5家,分別為安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廣東邦寶益智玩具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道森鉆采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中小板3家,分別為湖北凱龍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夫戶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創業板的上海潤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滬深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并陸續刊登招股意向書。
證監會表示,由于相關規則修訂和技術系統改造工作均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先按現行制度恢復10家公司新股發行。也就是說,這一批還是先凍結繳款,再配號中簽的,等到這批結束后才會按新規執行。
據機構估算,28家IPO將凍結資金3.5萬億元,首批10家凍結資金近1萬億元。若投資者每只股票均按照申購上限申購全部股票,所需深市市值最高為22.5萬元,所需滬市市值最高為27萬元,總市值最高需要49.5萬元。其中,10家新股在20日左右發布招股說明書,剩余的兩批新股共涉及18家公司,將分別在12月發行。
截至11月19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682家,其中,已過會48家,未過會634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13家,中止審查企業21家。
大盤不再怕新股抽血
伴隨著IPO重啟而來的是一輪新股發行制度的大變革,不僅掌握企業上市審批生殺大權13年的“發審皇帝”姚剛落馬,證監會還推出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的新政。證監會重點圍繞解決巨額資金打新、簡化發行審核條件、強化中介機構責任、加大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事項,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的政策措施。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取消申購時全額預繳申購資金。
現行新股發行制度要求投資者申購新股時須全額預繳申購資金。為了打新,部分投資者只能賣出股票以騰挪打新資金。而投資者集中賣出股票,使得大盤短期面臨下行壓力;大量打新資金解凍后回流股市,又推動股指上漲。新股的“抽血效應”成了資本市場周期性的“攪動劑”。
新股發行新政對申購方式進行優化,在堅持目前網上按市值申購的前提下,網上、網下符合申購條件的投資者在提交申購申報時,無需按其申購量預先繳款,待其確認獲得配售后,再按實際獲配數量繳納認購款。投資者無需預先繳款,每批新股發行時點凍結的資金將大幅度減少,股指就不會因此大幅波動了。而這項措施也被市場生動地形容為“先上車后買票”。
今年6月初25家公司集中發行時,凍結資金峰值最高為5.69萬億元,如取消預繳款,則投資者僅需繳納申購資金414億元。
參與者多了中簽率降了
取消預繳款后,詢價、定價、配售等其他環節基本保持不變,新股發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向網下投資者詢價并定價或直接定價;網上投資者通過證券交易系統按市值申購,網下投資者通過網下發行電子平臺申購,網上、網下投資者在申購時無需繳款;網上投資者通過搖號中簽的方式配售,網下投資者按比例配售;投資者按其實際獲配的數量繳納資金。
“先上車后買票,中獎了再付錢”。預先繳款的取消將使得投資者可以申購任意數量的新股,只要持有流通市值,有錢沒錢都可以參與打新,這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加入到打新大軍中來,業內認為或將進入“全民打新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將大大降低新股中簽率。
“在預繳款時代,如果按上限申購,那就需要有對應上限的申購資金,很多中小投資者因為資金周轉原因只能壓縮申購數量。取消之后,投資者很可能一律按最高上限申購,上半年平均不足0.3%的網下中簽率將可能進一步大幅度下降。”廣發證券業務人士分析。
網上認購設“黑名單”制
發行制度調整,將申購時預先繳款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后再進行繳款,可能會出現部分投資者因各種原因在獲配后未及時足額繳款的情形。為約束網上投資者的失信行為,證監會擬建立網上投資者申購約束機制,規定網上投資者連續12個月內累計出現3次中簽后未足額繳款的情形時,6個月內不允許參與新股申購。
同時,新股申購應為投資者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真實行為,投資者不得委托證券公司進行新股申購。
為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高發行效率,新政規定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一律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直接向網上投資者定價發行。有老股發售安排的,因對老股有鎖定期要求,作為例外,仍需要履行詢價程序。
2014年以來已發行上市的317家企業中,31%的企業新股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額為2.7億元,這類企業有降低發行成本的現實需求。發行效率提升后,不僅能更好地滿足投資者的打新需求,更能抑制市場泡沫。
“此次IPO重啟不會改變市場的平穩趨勢,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本次新股發行制度調整后將更趨市場化,將為注冊制的推進奠定基礎。”德勤大中國區A股上市負責人吳曉輝表示,在IPO新規正式實施后,預計明年A股市場有望新增380家至420家新股發行,預計融資總金額在2300億元至2600億元。
此外,在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看來,新規調整了發行監管方式,為下一步推出注冊制作準備。新股發行新規強調監管理念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將一部分基于審慎監管要求而增加的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根據發行新規,預計注冊制將隨新版的IPO制度實施而出臺,上市制度由核準制到核準制與注冊制相結合再到完全的注冊制。
相關新聞
新三板將劃分基礎層和創新層
本報訊(記者 董禹含)新三板的分層制度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昨日晚間,證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七個方面推進完善全國股轉系統制度,提出了當前發展的總體要求。提出實施全國股轉系統內部分層,現階段先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引入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掛牌證券,現階段暫不降低投資者準入條件;并明確了新三板的市場性質和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定位,公司掛牌不是轉板上市的過渡安排。
新三板當下絕對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掛牌公司數量呈幾何式增長,虎嗅網、“冷笑話精選”母公司飛博共創、開心麻花、重慶火鍋等都宣布擬登陸新三板,天南海北、領域各異的掛牌企業讓投資者腦洞大開。
記者昨日從全國股轉系統了解到,新三板掛牌公司已達4239家,總股本2351.07億股,總市值達19774.21億元。其中,采用做市轉讓公司977家,采用協議轉讓公司3262家。今年以來,掛牌公司股票成交累計達1585億元,其中做市方式轉讓的股票成交累計達897億元。
為適應掛牌公司差異化特征和多元化需求,降低投資人信息收集成本,《意見》提出實施全國股轉系統內部分層,現階段先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逐步完善市場層次結構。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透露,目前,證監會已啟動《意見》實施所涉及的相關制度規則的修訂和制訂工作,全國股轉系統也要相應完善規則,配套制訂市場分層方案并擇機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
《意見》要求大力發展多元化的機構投資者隊伍,引入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投資掛牌證券,以提高市場流動性水平和價格發現效率;優化完善現有交易制度安排,大力發展做市轉讓方式;強化主辦券商交易組織者和流動性提供者的功能。但鑒于條件尚不成熟,現階段暫不降低投資者準入條件,暫不實行連續競價交易。
目前,新三板個人投資者的參與門檻為500萬元,較高的投資門檻讓參與新三板的投資者有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靈活性。因為掛牌門檻較低,新三板的掛牌公司可謂魚龍混雜,是個高風險的投資場所,確實不適合散戶直接參與。
“若放任大批散戶涌入新三板,中小投資者保護機制將成為新三板監管機構的重要職責,從而牽絆了新三板市場化改革進程。因此堅持機構投資者為主,堅持市場機制的優勝劣汰是新三板區別于A股的根本所在。”民生證券研究員表示。
此外,對于市場性質和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的定位,《意見》指出,要堅持全國股轉系統獨立市場地位,公司掛牌不是轉板上市的過渡安排。但全國股轉系統并非孤立市場,應著眼于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研究推出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運營管理機構開展推薦業務試點,探索建立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合作對接機制。
“明確了新三板市場并非是過渡場所,而是一個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獨立市場,新三板市場活力將進一步激活。”民生證券認為第二波新三板政策紅利來臨。此次改革過后新三板公司向創業板轉板機制將突破現有“形式上轉板”的窠臼,實現“實質的轉板”。此前已經實現轉板的12家公司只是“形式上的轉板”,即在新三板摘牌,通過IPO,增量發行完成后到交易所上市;而“實質的轉板”則是以掛牌存量股份直接向滬深交易所申請上市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