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新規保證金最低比例由最低的50%提高到100%,原來的舊規也很少券商會做到200%融資額,通常是1~1.6倍,只有少部份比較高,所以并非利空。50%的比率只有33.33%的自有資金,一個半停板會觸及紅線,新規意謂即使跌了兩個半停板還可承受,最重要是融資主體本身的把關,以及使用融資者的操作選項。只有少數喜好高風險操作及操作風格迥異者會受到影響之外,其他都不會有影響。在個股融資比率上又有差異化管理,風險當然也在控制中。
認識市場資金籌碼 知己知彼不落圈套
成功分析在于解讀參與群體的思路,例如介入者投入很多資金后形成籌碼鎖定,當達到一定比率時,他要如何獲利又全身撤退?
動輒十幾個億的投入,可能掌握流通籌碼的38.2%,或是牽動籌碼達到61.8%比率,他的一舉一動會產生對股價絕對的影響,此時才是介入者主導的時候。一旦達到這個程度后,如何出貨才是介入者關注的問題,不是只有買進累加籌碼,將股價拉高就算賺到錢,必須可以順利的出脫后才算真正賺到錢。
過去接觸過的經驗告訴我,要超過70%漲幅后才可能有利潤順利出脫。要想將股價拉高70%,又有接手盤買入談何容易呀!很多介入者必須要有他的核心團隊,之后才是內圍,一般大致上會有三圈。內圍之外還有外圍,一般也至少是三圈。
如果是四五圈以外的,千萬不要跟,因為注定是被動,而且會虧錢。一般媒體曝光后都是這部份,想想看,你有多少贏的機會?
所有操作行為都有一定的度,當他介入后掌握籌碼與拉抬比率,都與自然法則及黃金分割率有很密切有關,即使他不想這樣但在不知不覺中都會回歸這個情境,這是市場的自然演繹變化,依循這樣觀察也就八九不離十。
麥氏理論精準測算 定時定量掌握先機
大盤有大盤的判斷,個股有個股的狀況,不一定會雷同,基本上會有三個特征:一是弱于大盤,二是與大盤同步,三是強于大盤。
判斷準則是弱于大盤要適時出脫,可是一般散戶通常會賣出上漲股,保留下跌股,將會漲的賣掉,留下的反而下跌,所以這是為何跟不上強勢股的原因。
其次是與大盤同步,通常屬于市場行為,沒有參與群體介入的個股,或是暫時沒有明顯作價的動作,這一類股會隨勢而動,可以配合大勢演繹操作。
強于大盤要采取短兵相接戰法,以主動積極參與進行操作,這樣才可以跟上個股的氣勢。不過不是隨意的跟進,而是有方法、有策略、有規劃的跟進,這樣才有勝算。
所有操作其實都是等出來,要耐心的等,別急、別慌,依照自己的操作策略耐心等候,必然后收獲。所有獲利都是等出來,只要方法模式沒有錯,就要用等的方式等出利潤。
最好的操作方法模式就是麥氏理論的“均量線及均價線”的趨勢應用,個股也一樣。設定5條均量線及均價線,例如上證指數,均量線及均價線趨勢屬于中短周期到中長周期的漲勢,指數可以穩定支撐在20日均價線3628點上方,10日均價線沒有進入“扣高而助跌”之前依然會再創新高,不必急于賣出股票,等上漲即可。
麥氏理論均量線及均價線分析可以在8月25日大跌時認定就是低點,因為周K線跌幅高達18%以上,即使再殺跌也要主動買套,這是才用“周線為主”的戰略K線,跌破3075點以下會低位反擊。
為何會在9月16日告訴大家不會再跌、再破低?因為壓縮量已經到了3982億元以下。
為何會在9月28日談到“低位底部量”?因為日成交額降低到2461億元壓縮再壓縮的比率,均量線見低位,日成交量也見低。
為何在11月2日會告訴大家這個縮量是籌碼鎖定的特征不會下跌,而且告訴大家周三(11月4日)會拉起來,這就是麥氏理論量潮分析,洞悉市場大資金運作,與籌碼鎖定的分析。
上周談到,“看到3664點請調節”,因為8月20日收盤點它就是關鍵轉折點。這一切分析以麥氏理論均量線及均價線推導為準,本周要注意什么?
1、 滬市日成交額穩定后周三前可以穩定反擊,到周五賣壓減輕,多方可以繼續上攻,但也只是多一些震蕩;
2、麥氏理論回溯法測算,創業板19個交易日換手率100%,創新高的換手率會抑制它再上漲。中小板25個交易日換手率100%,說明區域滾動量過熱,必須修復調整;
3、量潮增加過快會抑制上漲,縮量可以穩定,周三之后大盤股、權值股與權重股將可以穩定推升,造就另一次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