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如果有一次健康的大牛市,基礎就是中國經濟轉型見到了成效。越來越多新興產業公司通過創業板等資本市場平臺獲得快速發展。整個邏輯轉過來,就是資本市場促進國家經濟轉型升級。
傳統經濟向下,新經濟向上。
10月份中國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0%,連續三月低于榮枯線。2015年至今,中國宏觀經濟持續下滑,尤其在第三季度下滑幅度進一步加大,經濟總體情況很不樂觀,傳統產業普遍面臨極大的經營困境。
但是,這并不代表全部。傳統經濟繼續向下的同時,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經濟則在冉冉升起。其中,承載著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培育新興產業歷史使命的創業板,正是最好的觀察窗口。
未來如果有一次健康的大牛市,基礎就是中國經濟轉型見到了成效。越來越多新興產業公司通過創業板等資本市場平臺獲得快速發展。整個邏輯轉過來,就是資本市場促進國家經濟轉型升級。
三季報 ,創業板仍然是資本市場上最大的亮點。
從全部484家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報告披露的情況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一枝獨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從深交所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從第三季度的情況來看,7-9月份,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0.61%,凈利潤同比增長28.35%,增長速度較2015年上半年進一步加快,不僅高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更是與深市主板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的加速下滑態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更重要的是,創業板公司不僅憑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等先天優勢迅速成長,在創業板這個平臺上,上市公司通過積極利用并購重組、再融資等資本市場工具,讓更多的新經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證券化,全面催化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枝獨秀
相比于A股全體上市公司,創業板2015年第三季度業績極為突出。
據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分析,2015年第三季度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分別為0.21%、20.14%、25.92%,其中主板和中小板增速較2015年中報 7.13%和23.51%的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而創業板一枝獨秀,盈利增速持續反彈趨勢。
深交所的統計顯示,創業板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持續以較高速度增長,第三季度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
2015年前三季度,484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總收入3343.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72%;有364家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所占比例為75.2%,91家公司同比增長達到50%以上。484家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凈利潤357.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67%;其中309家公司實現凈利潤的同比增長,所占比例為63.8%,115家公司同比增長達到50%以上。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東方財富(行情300059,買入)(300059.SZ)。東方財富2015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9億元,同比增長592.1%,歸于母公司凈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2255.2%。
對此,東方財富的解釋是,因為緊緊抓住互聯網金融行業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前三季度公司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平臺基金銷售額超過6000億元,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00%以上。
“在兩年前,多少人能想到東方財富會這么飛速發展?”一位公募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但是“風”來了,東方財富處在風口,又抓住機會,實現了超乎想象的發展。創業板還是有些這樣的好公司。
兩年前就被市場看好的華誼兄弟(行情300027,買入)(300027.SZ),如今仍在持續快速增長。華誼兄弟2015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1%;實現凈利潤為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9%。
“創業板高企的市盈率并非沒有道理,其對應的是創業板相對于其他板塊的增長速度與發展空間。”一位深圳私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截至11月13日,深交所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為103.16倍,而中小板公司與深市主板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61.88倍、29.33倍。
歷史數據顯示,“高成長”在部分創業板公司身上名副其實。據深交所截至2015年9月下旬的統計,在2013年之前上市的355家公司中,34家公司上市后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50%。
這些公司包括掌趣科技(行情300315,買入)(300315.SZ)、聚龍股份(行情300202,買入)(300202.SZ)、藍色光標(行情300058,買入)(300058.SZ)、湯臣倍健(行情300146,買入)(300146.SZ)、碧水源(行情300070,買入)(300070.SZ)、華誼兄弟、網宿科技(行情300017,買入)(300017.SZ)、樂視網(行情300104,買入)(300104.SZ)、三聚環保(行情300072,買入)(300072.SZ)、探路者(行情300005,買入)(300005.SZ)等等。
顯然,上述“高成長”的創業板公司,主要分布在互聯網、生態環保、影視娛樂、醫藥、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行業。
并購重組的貢獻
支撐創業板公司業績不斷高速成長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并購重組。
2015年以來,創業板公司并購重組更加活躍。11月12日,一位深圳公募基金經理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股災之后,對并購市場有一定影響,但是現在市場基本恢復正常,這個市場明顯又活躍起來了。
深交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創業板上市公司共披露99單重組方案,是2014年同期的1.6倍,已超過2014年全年披露的89單;交易金額方面,2015年前三季度披露的重組方案交易金額共計989.81億元(不含配套融資金額),平均每單交易金額10億元,較2014年同期分別增長160.80%和63.34%。
從類型上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并購重組以產業整合為主,旨在推動行業優勢資源整合,拓展業務結構,做優做強主業,提升公司業績。創業板上市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披露的重組方案中,有80%以上屬于產業整合,另外有不到20%涉及跨行業并購。
東方財富亦在2015年有并購大動作。2015年4月,公司計劃以40億至45億的價格,收購同信證券 100%股權。東方財富表示,公司借此將進一步拓寬公司互聯網財經金融服務大平臺的服務范圍,由互聯網財經金融信息、數據服務和互聯網基金第三方銷售服務等,延伸至證券相關服務,進一步延伸和完善服務鏈條。
“并購給了公司新的增長空間。”11月12日,一家停牌中的創業板公司董秘對21世紀經濟報道稱,公司此前已做了兩個重要并購,就是產業整合,現在停牌正在做的是第三個,讓業務架構逐步完善。外延并購基本完成后,重心就轉向內生成長。
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并購標的,主要是正冉冉升起的新經濟企業。
從并購標的所處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于軟件和信息技術、互聯網、電子設備和儀器、生物醫藥等高新領域,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是最為熱門的領域,跨行業并購的公司中,有近一半的并購標的屬于該領域。
譬如,2015年4月,潤和軟件(行情300339,買入)(300339.SZ)公告稱,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北京聯創智融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這筆收購作價近22億元。后者是國內新一代銀行系統再造項目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此前的2014年4月,公司作價7.2億元將北京捷科智誠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收歸麾下,成功實現公司業務向金融業第三方專業測試服務市場的產業延伸。通過系列收購,潤和軟件表示公司未來業務領域將覆蓋至金融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領域。該領域處于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
一個直接的效果是,并購重組完成后的創業板公司業績提升明顯,顯著優于創業板平均值。
2015年前三季度共有73家公司完成重組,這73家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原有業務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僅為11.45%和7.58%,并購標的納入合并報表后,使這些公司經營業績增長速度顯著提升。
并購后的合并報表顯示,73家公司2015年三季度末總資產、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較上年末分別增長55.54%和46.15%;從并購標的并入上市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占并購后營業總收入和凈利潤的比例分別達到23.48%和29.59%,并購后的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65%和52.79%,是創業板整體水平的兩倍左右。
2015年11月,興業證券(行情601377,買入)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認為,從凈資產和商譽兩個科目分別測算,并購重組增厚創業板盈利10%左右的水平。至少到明年上半年,并購重組推動創業板高速增長的邏輯依然成立。
張憶東分析,首先,創業板并購重組活躍度依舊,并沒有受到前期“股災”的影響;其次,并購帶來的凈資產增加相對于凈利潤會有一定的領先性,2015年前三季度,凈資產持續加速上升,意味著還會因為一些公司從今年利潤季度性并表到明年全面并表,從而貢獻利潤增量。
事實上,正是創業板這一平臺上持續進行的并購重組,同時讓更多的新經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證券化,全面催化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并購給了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或者轉型很好的機會。另一方面,跟資本市場結合以后,往往被并購企業的增長也會加快。”前述深圳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展博投資基金經理斯良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如果有一次健康的大牛市,基礎就是中國經濟轉型見到了成效。越來越多新興產業公司通過創業板等資本市場平臺獲得快速發展。整個邏輯轉過來,就是資本市場促進國家經濟轉型升級。這是個正循環。正是這個正循環,形成了中國長牛、慢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