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11月13日宣布,對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進行修改。自11月23日起,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將由此前的50%提高至100%。
“調整幅度挺大的,這將引導新開合約的杠桿率和遏制融資客的激進程度。”某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稱。也有券商分析師認為,此次調整意外擠出投機泡沫,鼓勵通過增加市值來融資,禁止不花真金白銀就可以買東西。但其也同時指出,這也會讓一定程度影響到券商創新業務發展規模,可能會形成一定壓力
在今年上半年大盤迅猛上漲時,兩融業務也啟動過逆周期調整,多以券商調整兩融標的和相應折算率等措施為主,此次逆周期調節再啟動,則以調整融資保證金比例為切入口。
交易所降杠桿
根據兩融規則要求,融資保證金是指投資者融資買入時交付的保證金與融資交易金額的比例,決定了客戶融資買入交易的杠桿率。例如,當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時,客戶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可以向證券公司融資200萬元買入證券,該筆融資交易的杠桿率為2倍。而當融資保證金比例提高至100%時,客戶用100萬元的保證金最多只能向證券公司融資100萬元買入證券,此時融資交易的杠桿率為1倍。
但此次規則調整同樣不再簡單“一刀切”,逆周期調節更呈現為循序漸進的引導。張曉軍在例會上要求,本次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提高到100%,只是針對新增的融資交易,對于存量的融資合約,投資者不需要追加保證金或者平倉,合約到期后也可以按照合同規定進行展期。同時,各個公司在符合監管要求下,可以根據公司自身的情況和客戶情況進行調整。
在8月20日首次跌破千億后,兩融交易一度較為低迷。但自10月大盤企穩反彈以來,兩融余額增長明顯提速。兩融余額十月環比增長14%,已連續四周小幅增長。進入11月后,融資客熱情不減。11月首周的融資凈買入額達506億元,較前一周的凈買入額226億元環比大增124%,這也是極端行情啟動的7月以來,單周融資凈買入的次高點。11月4日至12日,融資盤單日買入額均突破千億元。
在周五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也介紹稱,截至11月10日市場融資余額1.14萬億元,與9月30日最低值相比增長26%。此外,融資融券交易量10月日均達到1020億元,環比增速明顯;11月以來日均融資額1375億元,環比增長35%,11月9日兩融交易額占市場日均成交的比重達到14.2%。
“近期隨著市場回暖,融資規模和交易額再次快速上升,部分客戶追漲行為明顯,融資買入漲幅高、市盈率高等高風險股票金額較大。”上證所發布的信息稱,為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系統性風險,有必要實施逆周期調節,提高融資保證金比例,適當降低杠桿水平,促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中金公司稱,今年6月份至8月份的股票市場波動,其中討論最多誘發因素就是杠桿資金買入的問題。最近隨著市場回暖,融資余額又有重新上升之勢,目前融資余額已經上升至1.16萬億,比最低點增加了2000多億。在這樣的背景下,監管層未雨綢繆,一方面有傳遞信號的意味,另一方面也將降低融資可能繼續上升帶來的相關風險。
券商兩融受影響
楊德龍認為,上調兩融保證金比例對市場構成利空,在周五的盤中已得到體現。不過,基于市場短期本就有回調必要,此利空不會沖擊太大。“市場上漲動力還在,一是整個利率在下降,股票投資相對實業投資吸引力上升;二是寬松的貨幣政策邏輯也未改變。”楊德龍稱。
至于對券商而言,上調兩融保證金比例將對兩融規模有一定上漲限制。“會對券商兩融規模有一定沖擊,畢竟客戶之中還是有追求高杠桿操作的,短期肯定會有一定回調,規模漲的也不會那么快了。但因為不涉及已經存續的合約,所以主要還是影響的融資客交易心理。”上海一券商兩融負責人分析稱。
該負責人同樣認為,兩融保證金比例上調至100%,多數券商并不意外,按照行業慣例,券商會根據行情,也針對不同個股設置不同的保證金比例。
“我們市盈率高的標的保證金比例在1.2—1.3,市盈率低的也有0.7—0.8。”他說。
回顧歷史,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輪牛市頂峰的5月27日,滬指8連陽,上攻逼近5000點關口。彼時,海通證券(行情600837,買入)、廣發證券(行情000776,買入)、長江證券(行情000783,買入)等多家券商就已宣布上調兩融保證金比例底線,上調范圍至55%~8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