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日前發行50億元專項證券化產品,引導社會資金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據了解,在我國資產證券化領域,國開行在豐富基礎資產類型、創新產品設計、拓展投資人群體等方面積極探索,2005年至今已累計發行22單證券化產品,發行總量1922億元。
記者統計發現,從當前推進資產證券化的各金融機構主體來看,我國資產證券化服務實體經濟的步伐正在加快。而資產證券化的涉及領域,也有從信貸資產向其他資產延伸的趨勢。
伴隨試點不斷成熟,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規模迅速擴大。2015年5月,國務院決定新增5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規模,成為信貸資產證券化重啟以來的最大增幅。2012年,信貸資產證券化重啟時試點規模為500億元,2013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規模擴容3000億元。此次5000億元信貸資產證券化新增試點重點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領域建設,政策引導方向的進一步明確,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支持經濟發展確定了發力點。
業內人士表示,信貸資產證券化規模的擴大,使得通過該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步入常態化。并將促進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基礎建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同時降低整個社會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隨著資產證券化發行的推進,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主體和產品類型也將更加多元化。資本壓力的減弱和市場利率的下行,使銀行買入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動力亦增強。這將進一步增加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交易主體。市場人士預計,資產證券化的領域將不斷增多,包括軍工資產證券化、電力資產證券化、住房公積金資產證券化等,近期也不斷被研究機構所關注。
業內人士表示,資產證券化作為一種新興融資模式,在發達國家市場處于重要地位,為融資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對傳統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方式的重要補充。不過,同時要注意到當前階段資產證券化在我國發展面臨的問題,比如目前所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利率較低,投資者結構不夠多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