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利集團披露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84億元,同比增長29.26%;歸母凈利潤虧損12.56億元,同比下降382.43%;扣非凈利潤虧損8.81億元,同比下降251.33%。
截至發稿,中利集團報價6.95元/股,漲幅9.97%,總市值60.59億元。
專網通信業務系利潤下滑主因
官網信息顯示,中利集團成立于1988年,2009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主營特種電纜、光纜、光伏產品和電站業務。
中利集團在報告中表示,其上半年利潤下滑有兩大原因。其一,主要為上海電氣巨額應收款暴雷,公司涉及專網通信業務對本報告期的凈利潤的影響為虧損 11.42億元,剔除專業通信業務的影響,公司其他主營業務凈利潤虧損1.1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2.61億元已有較大改善。
其二,電纜及光伏板塊產業鏈上游原材料價格出現了較為顯著的上漲所致,具體而言,電纜主材料電解銅價格自一季度持續上漲,導致在手訂單成本增加;光伏產業鏈上游硅料、硅片及其他輔材價格自年初起不斷上漲,造成公司組件毛利下降,同時 影響新建光伏生產基地的產能釋放。
此外,中利集團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減少125.79%,達-1.29億元。公司稱此系報告期內公司擴大經營規模備料及原材料漲價所致。
記者還注意到,其上半年資產負債比為70.52%,同比增加17.69%。同時,中利集團還面臨短債壓力。根據半年報數據,公司上半年短期借債為37.49億元,而貨幣資金為22.45億元,不能覆蓋短期借債。
身陷通信領域“連環雷”
除半年報外,中利集團還于同日發布公司涉及訴訟的公告,均與專網通信“連環雷”有關。
公告顯示,中利集團向上海電氣通訊提起的訴訟在8月6日被法院受理,中利集團請求判令后者向其支付未付貨款 5.067億余元及利息3716.67萬元。
據了解,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中利集團與上海電氣通訊就采購SN-A型自適應網路數據編解器簽訂了14份合同,合同總金額為 6.6297億元。
合同簽訂后,上海電氣通訊依約支付10%預付款,中利集團依約交付合同所涉之全部貨物。后上海電氣通訊逾期未付合同尾款共計5.067億余元,中利集團多次催討均未果。
中利集團還披露,其于2021年8月30日收到南京市秦淮區法院發來的《民事起訴狀》,匯鴻中錦公司要求中利集團返還全部合同款總計9987.12萬元
據悉,匯鴻中錦公司與中利集團于2021年2月4日簽訂三份《設備定制合同》,中利集團應當在收到匯鴻中錦公司承兌匯票后175個日歷日交貨,但約定交付期已過,中利集團仍未交貨。
中利集團則表示,公司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存任何違約情形,目前已發函要求匯鴻中錦公司繼續履行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