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晚間,途牛旅游網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二季度營收1.6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超三倍,凈虧損1400萬元,同比收窄。
在今年二季度,清明、五一及端午小長假帶動了旅游市場復蘇,國內出游人次、出游距離向疫情前常態回歸。受益于向好的大環境下,后疫情時代的途牛也實現了營收增長。
不過,在營收大幅增長的同時,途牛卻仍處于虧損狀態。自2014年上市以來,途牛七年間已虧損超70億。有分析認為,途牛產品結構單一、高額投入下未能換取市場份額,以及自身戰略決策搖擺不定使其上市后大多處于虧損狀態。
二季度營收大增仍難擋虧損,途牛上市七年虧損超70億
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途牛凈虧損1400萬元,2020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1.546億元,同比收窄超九成。
虧損的主要原因依然為高企的收入成本,今年第二季度,途牛的收入成本為9200萬元,比2020年同期同比增長249.8%。
一直以來,途牛采取高額投入換取市場份額的方式。具體表現為,開啟低價路線,采用補貼方式,燒錢換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途牛成立于2006年,創始人為博客中國前技術總監于敦德。作為休閑旅游公司,公司主要為線上、線下消費者提供包括跟團、自助、自駕、郵輪、景區門票以及公司旅游、機票、酒店等在內的產品和服務。
2014年5月,途牛高調登陸納斯達克,于敦德一躍成為中國旅游圈里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創始人兼CEO,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200億元。
上市之后的途牛,更是開啟巨額燒錢之路。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曾表示,這一策略帶來了兩方面弊端,一方面是,和低價對應的服務降低了用戶體驗,影響自身品牌口碑,另一方面,旅游這樣的低頻需求并不能用錢砸出忠誠度,也砸不出復購率,做一單虧一單。
上市的第一年,公司營收35.35億,凈虧損4.48億。到了2016年,公司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5.48億,但是凈虧損也歷史性的達到24.27億。
由于持續性的虧損及行業地位下滑,途牛在納斯達克的高光時刻僅維持了四個月。在公司股價創出24.99美元的高峰后,就一路下跌。截至發稿,途牛股價報收1.5美元/股,總市值為1.85億,不總最高點的百分之一。
自2014年上市以來,途牛的年度凈利潤均為負數,7年累計虧損超70億元。2014年至2020年,途牛凈虧損分別為4.48億元、14.62億元、24.43億元、7.71億元、1.99億元、7.29億元、13.5億元。
有分析認為,途牛在高額投入下未能換取市場份額,以及自身戰略決策搖擺不定,重營銷輕業務的策略使其上市后大多處于虧損狀態。
專注團游業務、產品結構單一,巨頭夾擊下途牛存多重挑戰
除此之外,讓途牛仍處于虧損的另一原因為其單一的產品結構。自成立之初,途牛就避開與其他OTA平臺的正面競爭,放棄將其他平臺側重的“機+酒”當成主營業務,而是選擇專注于跟團游及自助游線路預定這一賽道。
團游業務也是途牛的主要業務板塊。上市后,團游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始終過半。在2016年,途牛跟團游及自助游這兩個板塊的收入一度占到總營收的95%以上。
由于途牛過于單一的產品結構,導致一系列問題的出現。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首先,跟團游由于產品周期性比較長,且旅游產品自身的特殊性,導致客戶復購率較低,為了不斷獲取新客戶,推廣費用投入大,利潤就低了。
“其次,跟團游的產品供應鏈也長,中間涉及酒店、景區和大交通等各供應商,層層下來,途牛無論在產品質量和價格上,都難以占據主導權,這種中間商賺差價的業務模式雖然簡單,但也難以提供高額利潤。”上述人士表示。
從2018年開始,途牛調整了戰略方向,將原有的團游業務進行產品和服務方面的拆分,包括拓展當地用車、地面玩樂等方式,以此來穩固團游業務的原有優勢。
不過,同處OTA行業的競爭對手攜程早已推出了類似業務“玩轉當地”,而本地生活巨頭平臺美團在這一領域也有廣闊的消費市場與需求。
“途牛此舉將戰線拉得過長,在彈藥有限的情況下,將資源分散到了出發地目的地服務體系、機加酒業務、境外游、旅游金融等業務領域,每一個領域途牛都將面對大量的強勁的對手,除了攜程、同程、飛豬這些老牌對手外,還有美團等互聯網+旅游創業的新秀們。”于斌認為。
在最新的財報中,途牛主營業務打包旅游產品收入為1.265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接近80%,比2020年同期增長906.9%。主要是由于國內旅游需求增長。
公司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其他收入為3450萬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60.6%。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從其他旅行相關產品收到的傭金和從保險公司收到的服務費增加。
雖然打包旅游產品收入迎來了同比增長,但作為參考的是,2020年同期的在線旅游行業一度停滯,一眾OTA平臺的業績都出現大幅度下滑。
進入7月份,受新冠疫情反復、洪水、臺風等自然因素影響,剛回暖的旅游業又遭遇重創,各大OTA平臺原本“摩拳擦掌”期待的暑期旅游旺季戛然而止,多個省市宣布暫停在線旅游企業跨省團隊游及“機+酒”業務。
多重挑戰下,這讓尚未實現年盈利的途牛更加舉步維艱。
在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看來,某種程度上,疫情成為了檢驗企業健康度乃至整個產業發展質量的一塊“試金石”。
“疫情危機可以看作一次企業‘練內功’的機會,能夠讓企業更加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問題。過度依賴單一業務或市場必然導致抗風險能力較低,疫情之后的行業復蘇期是一個難得的調整經營結構窗口。”程超功表示。
不過,對于途牛這類過度依賴單一業務的平臺而言,疫情帶來的挑戰遠大于機遇。分析人士認為,在疫情以及巨頭夾擊等多重考驗下,留給途牛的機會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