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寧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寧滬高速”)發布公告稱,將以戰略投資者身份,以自有資金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投資紫金信托。其中,6.5億元計入紫金信托的注冊資本,其余13.35億元計入紫金信托的資本公積金。
寧滬高速方面表示,本次參與紫金信托的增資擴股,符合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助于發揮雙方各自資源優勢,實現雙方核心業務深度融合,有助于維護和提升公司資產收益水平及綜合競爭力。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除紫金信托外,中航信托、陸家嘴信托、陜國投信托、浙金信托等公司在今年內也傳出增資的消息。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相繼有12家信托公司增資擴股,合計增資額為266.48億元,高于2018年和2019年。
那么,今年信托公司的增資潮是否會延續?如何看待信托行業未來的發展空間?隨著信托業務轉型進入關鍵期,來自其股東層面的支持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增資至32.71億元
根據相關公告,紫金信托的增資方案為:增加注冊資本至人民幣32.71億元,共增加注冊資本8.18億元。其中,寧滬高速認繳紫金信托人民幣6.54億元新增注冊資本,增資后所占股權比例為20%;三井住友認繳紫金信托人民幣1.64億元新增注冊資本,增資后所占股權比例為20%。
具體來看,寧滬高速同意以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評估價格人民幣19.90億元認購紫金信托本次新增的6.54億元注冊資本,其中6.54億元計入紫金信托的注冊資本,其余13.35億元計入紫金信托的資本公積金。
此外,三井住友同意以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評估價格人民幣4.98億元認購紫金信托本次新增的1.64億元注冊資本,其中1.64億元計入紫金信托的注冊資本,其余3.34億元計入紫金信托的資本公積金。
寧滬高速方面表示,公司本次參與紫金信托的增資擴股,符合公司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助于發揮雙方各自資源優勢,實現雙方核心業務深度融合,有助于維護和提升公司資產收益水平及綜合競爭力。
截至2021年3月31日,紫金信托股東情況為:南京紫金投資集團(60.01%)、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銀行(19.99%)、三胞集團有限公司(5.11%)、南京江北新區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5.00%)、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5%)和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7.34%)。
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增資后,紫金信托的股權結構將會變更為:南京紫金投資集團(45%)、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銀行(20%)、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5.5%)、三胞集團有限公司(3.83%)、南京江北新區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3.75%)、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2%)和寧滬高速(20%)。
相關業績表現如何
公開信息顯示,紫金信托前身為南京市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于1992年。2010年經中國銀保監會批準,引入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
從財務數據上看,紫金信托2020年末資產總額人民幣52.22億元,凈資產45.10億元;2020年度營業收入人民幣11.65億元,利潤總額8.01億元,凈利潤5.8億元。
紫金信托2021年3月31日資產總額人民幣62.85億元,凈資產52.07億元;2021年1-3月營業收入9.86億元,利潤總額8.72億元,凈利潤6.97億元。
從紫金信托近年來存量信托資產分類上看,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3月份主動管理型信托資產占比分別為45.86%、51.75%和52.24%。
在2020年年報中,紫金信托方面表示,公司經營方針包括利用優勢稟賦,聚焦成熟業務模式,做厚公司可持續經營的安全墊;提升能力,向市場要深度,切實加強細分領域專業能力,形成公司長期發展的比較優勢;提高協同,向市場要寬度,打破部門界限,形成公司統一合力,并構建新一輪發展的增長極。
對于戰略規劃,紫金信托方面表示,堅持“為客戶提供定制式服務的財富管理人”的發展愿景,致力于成為中產家庭美好生活的堅定守護者、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推動者。
年內信托增資不斷
除紫金信托之外,年內信托公司增資情況如何?
近日,中航信托發布公告表示,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并經江西銀保監局核準,公司注冊資本增至64.66億元,公司章程相應條款已進行修改。以上事項已于2021年8月3日在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完成變更登記。
此外,近日上市公司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對陸家嘴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下稱“陸家嘴信托”)增資的公告。
記者注意到,除本次增資之外,陸家嘴信托于12個月內還進行了兩次增資。而本次增資完成后,陸家嘴信托注冊資本將由人民幣57億元增至90億元。
今年另一家獲批增資的信托公司是陜國投信托。在4月30日發布的批復文件中,陜西銀保監局同意陜國投信托注冊資本由30.9億元變更為39.64億元。
此次申請事項完成后,陜國投信托持股5%以上股東出資情況為: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4.58%,陜西省高速公路建設集團公司持股21.62%。
今年7月份,陜國投信托方面發布公告表示,已收到股東陜高速集團的通知,陜高速集團擬將其持有的陜國投信托8.57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1.62%)無償劃轉給陜交控集團持有。在此次無償劃轉完成后,陜高速集團將不再持有陜國投信托的股份。
2021年開年以來,獲得股東大手筆增資的還有浙金信托。1月19日晚間,浙江東方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資不超29.2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對浙金信托和中韓人壽進行增資以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在增資完成之后,浙金信托注冊資本金將達到33.99億元。
此外,根據相關計劃,2021年蘇州信托注冊資本金將增至40億元。
增資潮會延續嗎
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相繼有12家信托公司增資擴股,合計增資額為266.48億元,高于2018年和2019年。
根據2020年年報相關數據,有9家信托公司實收資本超過百億。其中,重慶信托、五礦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分別以150億元、130.51億元、130億元、120億元、112.76億元位列實收資本前五位。
金樂函數信托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信托公司增資原因主要包括:一是根據監管對業務和凈資本匹配的要求,適應公司擴張需要進行增資;二是在公司遇到流動性困難時大股東進行支持;三是抵御風險、促進公司轉型發展,過渡期間大股東增資促進改革轉型、化解經營風險。
對于上述三種情況,廖鶴凱告訴記者,對應的增資可以幫助信托公司行穩致遠,推進轉型并適應市場變化。
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托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在2014年、2018年和2020年,每年增資的信托公司數量均在十家及以上。其中,2014年的情況是適應行業大的發展方向,增資熱潮和規模的增長相匹配,而2018年到現在主要是抵御行業風險,促進轉型。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從目前行業狀態來看,無論進一步推動轉型進展如何,信托公司都有持續的增資訴求。為了平穩度過轉型期,需要更多來自股東層面的支持。
“在行業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注冊資本有持續增加的空間。從我國信托行業的發展來看,雖然已經有了一定時間的積累,但后續仍需進一步探索業務空間。”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不過,該人士也對記者坦言,今年信托公司的增資有可能放緩,原因在于過去幾年已有公司陸陸續續進行增資,在行業規模整體下降的情況下,現在的增資更多是為了過渡期平穩轉型的需要。“下半年信托公司增資有跟進的可能,但從近年來整體的增資表現來看,可能已經過了高峰期”。
行業發展空間多大
一位北方地區信托公司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總體上如果信托公司業務發展較好,大股東實力較強且有意重點發展信托業務板塊,則后續會不斷得到增資強化。
廖鶴凱也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具有相關產業背景的信托公司,如與集團有較強的協同效應或者信托板塊在集團層面的戰略地位較高,都可以獲得股東在包括增資、業務、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凈資產規模決定了業務基數,在市場業務趨同的背景下,凈資本規模就決定了業務規模,也決定了市場份額和市場地位。對于行業來說,要擴大業務規模,就需要不斷地擴大凈資產規模,要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就需要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增資。”廖鶴凱分析稱。
“此外,在目前業務轉型的關鍵期,來自股東的支持對信托公司轉型成功與否有更大的意義,業務體系更合理完善的信托公司對集團產業也會形成有效的反哺。”廖鶴凱進一步表示。
根據《2020年信托業專題研究報告》,信托業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轉型發展的目標是宏觀經濟形勢、金融監管導向和資管市場競爭格局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而基于信托公司的業務范疇,聚焦差異化可以形成四類商業模式,分別是私募投行、資產管理、財富管理和服務信托,綜合全面發展則是打造上述四大業務范疇的組合,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展望未來行業發展,對于有能力深入優勢產業的信托公司,未來一手推進產融結合,一手增強財富管理,有望獲得顯著的成效。”廖鶴凱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