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資金高達1.7億元、相關10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14人被提請公訴……隨著一封封監管公告的發布,深圳前海匯能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前海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逐漸揭開面紗。
記者注意到,前海匯能原為私募機構,但此前已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偵察,徐某、康某等14人均已由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提請公訴。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也于2020年5月6日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注銷。
涉四項違法
近日,深圳證監局決定對前海匯能一對高管夫妻采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這也是今年深圳證監局的第一封市場禁入決定書。
經查明,前海匯能存在四項違法事實:
一是發行的私募基金未在中基協辦理備案手續,共涉及24只。
二是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前海匯能擔任基金管理人的某兩只產品存在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的行為,分別向投資者楊某募集資金50萬元,向投資者熊某募集資金50萬元。
三是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前海匯能在發行某10只私募基金產品過程中,與投資者簽訂《預約受讓協議書》,約定自合伙協議或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至投資期滿一定期限內,如果投資者從合伙企業獲得的分配款總額未超過投資者全部實繳金額,投資者有權要求前海匯能按照預約受讓協議進行受讓,保證投資者本金不受損失或獲取最低收益。
四是挪用基金財產。前海匯能擔任基金管理人的某兩只契約型私募基金,分別募集資金約1.5億元和2.3億元,合計約3.8億元,后前海匯能將上述基金財產全部轉移至關聯公司深圳前海匯能天寶投資管理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天寶投資”)銀行賬戶。
根據天眼查信息,天寶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前海匯能,最終受益人也為前海匯能,疑似實際控制人為康媛媛。而康媛媛正是此次被深圳證監局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的人員之一。
被終身市場禁入
市場禁入決定書顯示,康媛媛是前海匯能的原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前海匯能監事,現已被司法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徐山是前海匯能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總經理,同樣已被司法機關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徐山、康媛媛是對上述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
“本案當事人康媛媛、徐山自認在經營管理前海匯能期間系夫妻關系,二人先后擔任前海匯能的管理者。在此期間,公司多種違法行為交織并幾乎貫穿業務全鏈條,涉案金額特別巨大,且涉及投資者眾多,造成投資者損失金額特別重大,嚴重擾亂了證券市場秩序并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徐山、康媛媛系前海匯能違法行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違法情節特別嚴重。”深圳證監局表示。
而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意味著在禁入期間內,除不得繼續在原機構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原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機構中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擔任其他上市公司、非上市公眾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職務。
事實上,早在2019年,深圳證監局就已對前海匯能的上述違法行為作出了行政處罰:對前海匯能給予警告,并處以3萬元罰款;對徐山、康媛媛、前海匯能合規風控負責人王譜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3萬元罰款。
去年5月,中基協也注銷了前海匯能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同年6月,深圳證監局將其列入轄區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進行相關情況的通報。對前海匯能的通報事由為:因存在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挪用基金財產等觸碰監管底線情形被采取監管懲戒措施,涉嫌犯罪進入刑事追責程序,在異常經營情形下未按要求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被中基協強制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凍結涉案資金約1.7億元
警方對前海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立案偵查已持續兩年多,偵查到的涉案資金在逐步擴大。
2019年4月26日,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接上級轉辦線索,對前海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持續加大案件偵辦力度,全力做好追贓挽損工作。
根據今年6月的警方通報,犯罪嫌疑人徐某、康某等14人均已由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提請公訴,目前案件正在判決中。同時,警方對邵某強、陳某萍等十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警方將持續關注該案非法吸存行為人(包括公司高管、理財人員)退傭情況,并適時繼續開展收網打擊工作”。
截至今年6月12日,警方共依法凍結涉案資金約1.7億元,首輪查封不動產四處,輪候查封不動產三處,凍結車輛過戶權限四部。
“近幾年,私募基金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而提高對非法集資犯罪(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這類刑事犯罪)的刑事打擊力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便能以刑法手段依法威懾侵犯投資人財產的違法行為。”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