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氣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一事成為了市場焦點,北京商報記者通過Wind統計發現,2021年以來已有12股被立案調查,其中,10股遭立案調查的原因是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的個股中,ST股有5只,其中,*ST新億6年來被立案調查了4次。此外,還有北訊退、斯太退2股已被終止上市。
逾八成涉嫌信披違規
據Wind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A股共有12家公司被立案調查。從被立案調查的原因來看,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是主要原因。12股中有上海電氣、山東墨龍等10股被立案調查的原因是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占被立案調查個股的83.33%。
從被立案調查的月份來看,截至7月6日,今年1-7月,分別有3家、1家、1家、0家、4家、2家、1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5月為最強監管月。據Wind數據顯示,北訊退、易見股份、每日互動、*ST利源4家公司在5月先后被立案調查。
對比去年同期數據可知,2021年被立案調查的個股數量大幅減少。Wind數據顯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6日,共有32股被立案調查。
除了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個股被立案調查還存在以下兩種原因。天海防務因為涉嫌違反證券期貨相關法律法規行為被立案調查;北訊退被立案調查的原因則是涉嫌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
對于信息披露違規行為成為監管重點的原因,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認為,信息披露違規成監管重點,是監管理念向成熟資本市場靠攏的一種表現。
盤和林具體談到,成熟的資本市場監管不管股價波動,那是市場的事,而監管只負責維護信息對稱。信息不對稱的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會惡化,劣幣會驅逐良幣。股市的總原則是投資者在充分了解真實信息的情況下,買者自負。立案調查是監管層應該履行的職能,主動作為的監管才是一個好的監管。監管緊盯信息披露這一點,可以減少很多的掣肘,信披是一個不錯的監管切入點。
超半數為ST股及退市股
據Wind數據統計,上述被立案調查的12只個股中,有5只為ST股,兩只為退市股,合計占比為58.33%。
被立案調查的ST股,多數業績表現也并不理想。據Wind數據顯示,在5只ST股中,有3股在2021年一季度歸屬凈利潤呈虧損狀態。其中虧損額最高的個股為*ST利源,虧損額達6069.59萬元。*ST浪奇、ST柏龍2021年一季度則分別虧損3332.27萬元、1627.65萬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ST個股中,存在被多次調查的個股。據了解,*ST新億6年來被立案調查4次,分別于2015年12月28日、2019年5月10日、2020年5月26日、2021年1月18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調查通知書》,被立案調查的原因多是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2019年則是因*ST新億2018年年度報告、2019年一季度報告未及時披露。此外,*ST利源也曾有多次被立案調查的經歷。
據了解,*ST新億目前的經營范圍為對外貿易、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醫藥及醫療器材、農業種植加工及銷售等。
*ST新億2015年被立案調查一案歷經6年,于近日收到了罰單。6月29日,*ST新億發布公告稱,因未按規定披露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未按規定披露為關聯方提供擔保,新疆證監局決定對*ST新億處以60萬元罰款,對董事長黃偉,其他相關責任人雷剛、龐建東等11人累計處以226萬元罰款;對黃偉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對其他相關責任人龐建東、劉鵬和李勇分別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針對公司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ST新億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但顯示號碼不存在。
已被終止上市的2只個股,被立案調查的情況各不相同。北訊退被立案調查的原因是涉嫌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而未按時披露定期報告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北訊退被退市。
斯太退則是在被終止上市后,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據了解,斯太退于6月3日發布終止上市公告,6月24日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斯太退進行立案調查。記者董亮實習記者丁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