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分拆上市再添一案例。
近日,上交所官網顯示,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天海纜”)遞交了申報稿,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公司計劃募集資金32億元,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為中信建投證券。據悉,中天海纜系上市公司中天科技旗下的公司。
分析人士認為,本次分拆一方面有利于中天海纜加強研發投入、提升行業競爭力,另一方面母公司中天科技也可進一步聚焦主業,有望迎來價值重估。
分拆子公司上市
實際上,中天科技早在3個月前便宣布了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消息。
2021年3月,上市公司中天科技(全稱“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分拆所屬子公司中天海纜赴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同年5月,中天海纜的上市申請正式獲上交所受理,本次分拆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據披露,中天海纜本次發行股份總數不超過1.35億股,發行后流通股股數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分拆完成后,中天科技仍將維持對中天海纜的控制權。
至于分拆原因,上市公司表示,“分拆后,中天科技和中天海纜的主業結構將更加清晰,中天海纜將依托上交所科創板平臺拓寬融資渠道、增強資金實力,提升研發能力和行業競爭力, 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本次分拆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增強兩者的盈利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公開信息顯示,中天科技的主營業務為光纖通信和電力傳輸,目前擁有光通信及網絡、電力傳輸、海洋系列、新能源、銅產品以及商品貿易等產品,公司于2002年10月在上交所上市。
IPO日報獲悉,對中天科技凈利潤貢獻10%以上的子公司有三家,分別是中天科技海纜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和江東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中天海纜在2020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59.71億元、8.77億元,在上市公司當期的總收入和凈利潤中占比分別為13.55%、37%。
計劃募資32億
作為中天科技旗下的重要一員,中天海纜的基本面如何?
據介紹,中天海纜主要從事海纜、陸纜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業務,其中海纜為公司業務發展重點,是盈利的主要來源,主要包括交流海底電纜、柔性直流海底電纜、臍帶纜、動態海纜、海底光纜等類別。
申報稿顯示,2018年-2020年(下稱“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3億元、53.25億元、59.71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4.79億元、8.77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海纜業務這一項收入由2018年的10.73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24億元,在中天海纜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也相應地由23.98%增長至40.62%。
IPO日報還注意到,公司帶有客戶集中度較高的特征。
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合并口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比分別為92.32%、91.05%、79.85%,且中國電網連續三年均為中天海纜的第一大客戶。
中天海纜解釋稱,其產品主要應用于海上風電、電網建設等領域,下游客戶主要為海上風電投資建設企業、各地電網公司。海上風電目前的國內市場大部分被大型發電或能源集團占據,而電網基本為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公司所經營,因此我國海上風電、電網建設等領域的市場集中度較高。
此次申請在科創板上市,中天海纜擬募集資金32億元,用于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中天科技產業園新建項目(14億元)、特種海纜研發及產業化項目(7.5億元)、中天大豐海纜系統項目(一期)(5億元),以及補充流動資金(5.5億元)。
對于此次分拆,國聯證券認為,中天科技目前在海上風電高景氣下有望實現確定性高增長,分拆后的盈利能力和龍頭地位得以進一步凸顯,有望迎來價值重估,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