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匯冠股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2015年6月,匯冠股份的控股股東由西藏丹貝變更為和君商學,實控人由劉新斌變更為王明富。
兩年后,匯冠股份再度易主,卓豐投資成為匯冠股份控股股東,匯冠股份實際控制人由王明富變更為林榮濱。隨后,匯冠股份更名為“三盛教育”。
兩度易主,公司的主營業務天翻地覆,從精密制造業務變為一家教育公司。隨之而來的是業績陰晴不定。
巨額虧損7.1億
縱觀三盛教育近四年的財報,下滑是最明顯的表現。
自2018年起,三盛教育的營收就進入下滑通道。2018年,營收下滑近四成;2019年,營收下滑14%。2020年,三盛教育營收3.57億元,同比下滑48%,創轉型教育以來的新低。
拆解各項業績,教育業務下降明顯。2020年,教育業務營收1.17億元,同比下滑69%。其中,智慧教育服務營收5448萬元,同比下滑84%。智能教育服務營收2.4億元,同比下滑20%。國際教育服務營收4945萬元,同比增加247%。除了占比較小的國際教育服務業務,其他業務均出現下滑,智慧教育服務營收下滑幅度最大。
凈利潤的下滑趨勢更為明顯。2020年,三盛教育虧損7.1億元,同比大幅由盈轉虧。實際上,2019年,三盛教育凈利潤就進入了下滑通道。2019年,三盛教育凈利潤1205.8萬元,同比大幅下滑89.4%。
為何營收和利潤都如此低迷?
商譽減值“迷局”
從財報看,恒峰信息的低迷是關鍵原因。
2020年,恒峰信息營業收入5441.24萬元,同比降低84.35%,虧損超過1億元。
由于恒峰信息,2020年,三盛教育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金高達6.7億元,占凈虧損的94%。其中,恒峰信息的商譽減值為6億元,中育貝拉計提商譽減值損失2443.5萬元。
然而,這并不是三盛教育對恒峰信息第一次做商譽減值。2019年,三盛教育已經對恒峰信息計提商譽減值7654.21萬元。
2016年,匯冠股份(三盛教育的前身)8.06億元收購恒峰信息100%股權,形成的商譽金額為6.77億元。最初收購時,恒峰信息曾承諾2016年-2018年的歸屬凈利潤(扣減基于“智慧教育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所產生的一切損益)分別不低于5200萬元、6500萬元和8100萬元。三年間,恒峰信息確實完成了業績對賭。
可對賭完成后,恒峰信息便掉頭向下。2019年,恒峰信息營收從前一年上漲61.38%變為下滑25.22%。凈利潤從增長23.03%變為下滑37.42%。在2020年財報中,三盛教育表示,恒峰信息在轉型過程中,而商業模式尚處于探索過程中,還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沒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卻在對賭的三年間保持盈利,對賭完成后又陷入虧損。這一反常現象引發監管關注。2019年,深交所向三盛教育下發關注函,詢問恒峰信息是否存在向“智慧教育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項目轉移成本、費用以達到承諾業績的情形。今年1月,因恒峰信息的商譽減值問題,深交所再度下發關注函。
而完成對賭的利益,似乎也是顯而易見的。2019年,三盛教育發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包括恒峰信息的董事長劉勝坤等56名核心業務骨干人員共獲得398.25萬股限制性股票。按照,2021年4月29日深交所收盤價4.09元每股,折合人民幣共計1629萬元。到2019年11月21日,三盛教育已經向37名激勵對象授予279.2萬股限制性股票。
不過,疫情之下,三盛教育終止了這一計劃,并合計回購注銷85.86萬股限制性股票。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
恒峰信息只是三盛教育擴張的一個縮影。
從2017年開始,三盛教育一直行走在“買買買”的路上,先后并購了四家教育公司。然而,其并購的四家公司又很快被“甩賣”。
2018年,三盛教育并購睿頌天勤,收獲太原兩所民辦學校。然而彼時,睿頌天勤2018年上半年凈虧損382.73萬元,2019年的財報顯示,三盛教育收回全部出資份額。雖然很快賣掉,但這筆買賣并不虧本。三盛教育獲得了291萬元投資收益。
其他并購卻沒有這么劃算。2019年9月,三盛教育宣布以現金1.23億元的價格收購中育貝拉51%股權。收購公告指出,中育貝拉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以及2021年-2023年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400萬元、2625萬元、3280萬元、4100萬元。但實際上,中育貝拉2019年凈虧損215.87萬元,2020年凈虧損326.76萬元。因未完成業績指標,三盛教育2020年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443.46萬元。
2019年11月,三盛教育收購山東三品恒大教育10%股權。然而,在疫情的影響下,三盛教育決定終止收購恒大教育的股權,并與恒大教育的負責人王靜簽署了《股份回購協議》。按照協議王靜履行了部分回購款1528萬元,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王靜應支付未支付股權回購款7267.4萬元。對此,三盛教育已經提起了仲裁,最新的裁決書顯示,被申請人王靜需要支付回購款、利息、違約金、律師費、仲裁費共計約7308萬元。
2019年,三盛教育收購恒一教育30%股權,然而恒一教育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隨后在2020年,三盛教育試圖出售恒一教育,今年2月,三盛教育表示已經收到2110萬元的股權轉讓款。
山東三品恒大教育、恒一教育的境況背后,三盛教育從“買買買”變成了“賣賣賣”。
1.53億投資“打水漂”?
除了外部收購的標的不盡如人意,三盛教育的內部孵化也無疾而終。
2017年,匯冠股份(三盛教育的前身)通過發行股份增資的方式募集資金5.17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項目,項目周期為三年。
然而到2019年,三盛教育又宣布將云計算項目完成日期延期到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7月,“智慧教育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項目終止。根據2020年財報,云計算項目累計投入了1.53億元。也就是說,這個智慧教育云計算項目,白白投入了1.53億元。
持續的投入、甩賣、割肉后, 2020年,三盛教育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11.77億元,同比減少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入0.89億元,同比減少42%。
從三盛教育身上,看到的是轉型教育的迷茫。外部并購挫折不斷、內部孵化無疾而終。這家A股教育公司的困境也似乎正在一步步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