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在香港二次上市,市值突破千億港元?;蛟S由于泡泡瑪特太“火”了,導致隔壁家的名創優品也“坐不住”了。12月18日,名創優品公布了旗下首個獨立運營的潮玩品牌“TOPTOY”。
這讓剛上市不久股價表現平平的名創優品快速收獲關注,在12月21日——12月24日,其股價從最低23.83元/股飆升至最高31.6元/股。不過好景不長,在登上高點后的下一個交易日里,盲盒被新華社撰文批評,名創優品股價又暴跌17.43%。
股價坐“過山車”的背后是潮玩市場雖大,但競爭者眾多,像登陸資本市場的泡泡瑪特及位于第二梯隊的IP小站、19八3等都將對名創優品形成挑戰;以及盲盒盛行對于消費群體造成的影響。
名創優品再入局潮玩還能否講出新故事呢?
營收三連降,海外收入驟降七成
前身是哎呀呀云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名創優品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銷售文具、禮品、個人護理等產品的日常用品零售商,總部位于中國廣州。因為和日本的“MUJI”在業務范圍和風格上有著極大相似度,它一經面世便飽受爭議。
自2013年第一家旗艦店于廣州開業,名創優品便一路“打怪升級”,開始了從“十元店”向自主化的蛻變。據了解,名創優品每周研發的新品數量在1000款以上,其中只有100款能夠經過層層篩選進入終端門店。
經過7年的發展時間,2020年10月15日晚名創優品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敲鐘”,股票代碼“MNSO”,定價20美元,高于此前的發行區間上限,總發行3040萬股ADS,連同超額配售權發行股份,市值達69.92億美元。
近日,名創優品也公布了自上市以來的第一份財報。財報顯示,名創優品第三季度營收20.72億元,同比下降30.7%;凈虧損16.67億元;調整后凈利潤為1.02億元,同比下降74.6%。
對于凈虧損16.67億元,名創優品向《每日財報》表示,主要是因為優先股的公允價變動16.25億,以及股權激勵費用1.5億。
整體來看,名創優品仍未走出疫情陰霾,其營收已連續三個季度同比負增長。報告期內,名創優品營業利潤錄得虧損21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4.3億元相比,暴跌超100%。毛利亦從去年同期的9.4億元下降至今年的5.2億元,降幅達44.3%。
對于業績下滑,名創優品在公告中披露,主要是由于期內疫情對公司國際業務的負面影響。疫情期間臨時關閉商店,減少營業時間,因疫情導致停運等,海外本季度營收為3.50億元,較去年同季度的11.85億人民幣同比大幅降低70.5%。
截至2020年9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擁有4330家門店,其中2633家位于中國,海外市場的門店數為1697家,其中北美和歐洲地區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
入局潮玩市場,不一樣的“盲盒”生意經
近年來,“盲盒”可謂是越來越“香”。這個神秘的盒子已經成為“95后”和“00后”的最愛,甚至逐漸擴大到中年消費者群體。
數據顯示,盲盒市場預計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0%,2024年預計將達到760億元,以此計算,該市場還有3-4倍的成長空間。
天貓此前發布的“95后玩家剁手清單”顯示手辦已經是燒錢第一,有約20萬的盲盒玩家每年會花費將近2萬元來收集,現在隨著盲盒、潮玩的風靡,以前就是照常賣的手辦也都加入盲盒玩法。
快速膨脹的盲盒市場讓無數玩家躍躍欲試,現在虛火旺盛的盲盒市場也有了名創優品的身影。12月19日,名創優品潮玩新店TOPTOY在廣州市天河區正佳廣場正式開業。
該品牌為名創優品推出的首個獨立潮玩品牌,據了解,該品牌定位是亞洲潮玩集合店,聚焦10-40歲男女消費群體,產品覆蓋盲盒、藝術潮玩、日漫手辦、美漫手辦、娃娃模型、拼裝模型、積木等七大核心品類,商品價格為39元至上萬元不等。
根據官方披露信息,名創優品TOPTOY門店目前擁有近1500個SKU,未來計劃于2021年1月內,在深圳、重慶、西安等城市陸續開店。
不過,作為跟隨者,名創優品7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較泡泡瑪特而言,稍顯遜色。在入局潮玩市場后,名創優品能否憑借盲盒再紅一把呢?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盲盒市場,不僅有泡泡瑪特這樣深耕行業的龍頭選手,像位于潮玩市場第二梯隊的IP小站、19八3、52toys等,都將是名創優品面臨的競爭對手。
優酷、騰訊、嗶哩嗶哩等互聯網企業也紛紛推出潮玩產品以及富有潮玩元素的節目,紅杉資本、創業工場等10多家基金公司也正在加速布局潮玩市場,這些玩家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對此,名創優品向《每日財報》表示:“在出發點上面,TOP TOY跟泡泡瑪特不一樣。泡泡瑪特的模式更像是iOS系統,泡泡瑪特的渠道機器人商店、門店、小程序、天貓全都是直營,是很封閉的。”
“而TOP TOY更像安卓系統,本質在于開放,在于大平臺,在于更兼容,在于品類更豐富。盲盒只是TOP TOY的一個品類而已,TOP TOY有7個品類,而盲盒品類中絕大多數產品是品牌方的產品,TOP TOY要做的是潮玩集合生態”。
不過目前總體看來,名創優品的“盲盒”生意或叫潮玩生態,就像盲盒本身一樣,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更何況,盲盒生意本身就存在極大的泡沫,其本身價值存疑,完全是消費者的“精神消耗品”,或許也難免會有破滅的那一天。
就在周末,新華社撰文點名批評,認為監管部門應進一步規范盲盒經營模式,避免其畸形發展,給社會和青少年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狂奔之后漸顯疲態,增長質量難兩全
今年下半年,名創優品開啟了加速擴張的腳步。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名創優品在全球開設了超過4335家門店,比上一財季新增108家,其中國內市場新開門店100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名創優品的門店雖多,但大多數為加盟店。兩大業務都極度依賴加盟商。對于如此龐大數量的加盟門店,隨著擴張的繼續,加盟總部可能會觸及管理邊界。
《每日財報》還注意到,盡管全球門店數量越開越多,名創優品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一邊是擴張之路光彩照人,另一邊是業績和質量問題堪憂。
公開數據顯示,從2015財年至2018財年,營收分別為50億元、100億元、120億元、170億元,2019財年營收驟降為100億左右,同比下降近70億元。
目前,名創優品仍未能擺脫虧損狀態,2019財年和2020財年,虧損金額分別為2.94億元、2.60億元。
在追求速度的過程中,名創優品規模突飛猛進,而商品質量大打折扣,衍生出了諸多問題,并由此多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名目繁多的訴訟案件。
對此名創優品向《每日財報》表示,我們絕大多數SKU都采用了我們內部設計團隊的設計元素。我們為簽約的設計合作伙伴支付設計服務費,以固定金額或銷售收入的百分比計算,且我們通常擁有與設計相關的所有知識產權。
不過據天眼查顯示,名創優品股份有限公司涉及民事案件等共49條,其中侵害外觀涉及專利權糾紛8起,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5起,侵害商標權糾紛2起。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增長和質量,是名創優品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蔡海東、呂明俠